生活 如何对付「杠精」?老子在两千年前就说了 By 纽西兰看中国 - 2022-06-07 0 69 FacebookTwitterWhatsAppReddItLINE 老子出西关。(图片来源:神韵艺术团官网) 「杠精」这个名词,是现代才出现的。但是这样的人,却不是某个时代,某个国家特有的。在每个时代,任何地方都有「杠精」的存在。 「杠精」是对人不对事,为反对而反对,为找事而找事,以抬杠为己任。 「杠精」曲解他人的原逻辑,或不管他人所述内容,一味攻击挑衅对方。 他们的画风一般是这样的: 春江水暖鸭先知。 杠精:为甚么是鸭呢?难道不能是鹅? 这是黑色。 杠精:你凭甚么说这是白色? 中午准备吃甚么? 杠精:就知道吃吃吃,知道贫困山区多少孩子没钱吃饭吗? 我们公司快倒闭了。 杠精:不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吗? 早安。 杠精:晚上就不安吗? 这样的对话,是不是让你哭笑不得? 这类人以抬杠为己任,往往并不关注客观事实,经常为反对而反对,不管别人所说内容的对错而进行持续的反驳。 如何对付「杠精」?老子在两千年前就给出了答案 如何对付「杠精」?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二章说:「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」这普通的十二个字,就是老子给我们应对「杠精」的方法。 为甚么说「不争」是应对「杠精」的方法呢?「杠精」的意思就是喜欢抬杠的人,你想一想,在任何时代,不管在甚么地方,是不是都有这种人存在。 杠精的特点,在《道德经》中也有提到,老子提笔写了四个字:「自见,自是。」 自见:自我表白,显露自己的意思。 自是:自以为是,这样的人很顽固。 网络对「杠精」的定义:通过抬杠获取快感,唱反调的人,争辩时故意持相反意见,不论他人说的是甚么,是否正确。 把网络定义和《道德经》提到的四个字,两者结合在一起看,是不是觉得老子很有智慧?他用一双慧眼,早已看穿这些。 杠精的乐趣就是「争」,看穿一切的老子,在《道德经》中写到:「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」同时,老子也对「杠精」的行为作了批判。 在第二十四章写到:「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……其在道也,曰:余食赘形。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」大概意思是:这些自我显露,自以为是,不明断是非的人,从「道」的角度来看,这些行为,只能说像剩饭和赘瘤一样,大众也厌恶它,追求上进的人,有道的人绝不会这样做的。 所以说,「不争」就是应对「杠精」的方法。 只有不争,才能让「杠精」有力无处使;只有不争,才能让「杠精」闭嘴。 我们有重要的事做,和他们浪费时间,除了累并无他意,赢了又怎么样呢? 责任编辑:方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