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,很多不盡如人意的結局,皆因我們自己而起。遇到不盡人意的事,我們常常拿生氣懲罰自己;遇到胡攪蠻纏的人,我們時常要與他爭個輸贏;面對生活中的雞毛蒜皮,我們也總是終日惶惶不安。
別因為自己的情緒內耗,而把日子過成一團亂麻。
一個人惜命的最好方式,是拒絕情緒內耗。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,才能更加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疾風驟雨。
【01】事有不順,別生氣
林清玄說:「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,常想一二,不思八九,事事如意。」
人生不順本是常態,我們雖不能決定遇見的事,但可以控制當下的情緒,不讓小事影響自己。若為此動輒發怒,怒火不但會吞噬了自己,而且還傷害了別人。
一位名叫小魚的網友,分享了自己的故事。
只是短短一年的時間,她的變化非常大。她的臉色黯淡無光,黑眼圈越來越深,脂肪粒也越來越多。連以前從沒長過的痘痘,這次也一個個冒了出來,整個人看起來憔悴不堪。
而這一切的根源,就在於她愛發脾氣。
孩子作業沒寫完,她火冒三丈,對著孩子怒吼:「你怎麼還沒寫完?是不是又偷懶了?」
丈夫沒有準時回家,又對著丈夫生氣:「今天怎麼這個點才回家?是不是又出去喝酒了?」
每次她一發完脾氣,丈夫和孩子雖有所改變,但自己卻被他們氣得胃痛。
時間一長,丈夫和孩子都習以為常,不再聽她的話了。
於是,她只好把怒氣壓在心裡,趁著沒人的時候,到衛生間大哭一場。長期下來,她內心的情緒得不到宣洩,鬱結於心,身體素質不斷下降。最後,當她去醫院檢查時,體檢報告上有12項指標都不合格。醫生告訴她,她的身體已經是乳腺癌晚期了。
她用憤怒表示自己的不滿,最後卻遭到疾病的反噬,悔不當初。
生氣,看似發泄了情緒,實則是一把傷人傷己的利劍。
一個真正成熟的人,都懂得遇事不怒。只有把心放寬,才是對身體最好的保養。
【02】人有不和,別較勁
與他人計較,只會浪費我們的時間,打亂我們的節奏。
曾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。
一位教授帶著學生們去外面調研。在回來的路上,他打算在小攤上買魚。經過反覆挑選,教授選了一條魚刺較少的清江魚。
魚販見狀,對他說:「你眼光不好啊,這種魚不好吃,你還是換一條吧。」
老教授搖搖頭,面帶笑意地說:「不用了,就這條好了。」
魚販聽後很不服氣,就諷刺他說:
「你們讀書人吶,認識了幾個字,讀了幾本書,就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了嗎?我在這裡賣魚賣了這麼多年,這方面我肯定比你們懂得多。」
旁邊的學生聽見他這麼侮辱老師,便去與他爭論。大家爭論了半天也沒有結果,而爭吵的聲音越來越大,吸引了不少圍觀群眾。
教授看到這場景,連忙付完錢,便拉著學生走了。
學生不解地問:「教授,他這麼說我們,您難道不生氣嗎?」
教授淡定地說:「他的心情我可以理解,賣魚的知道哪些魚好吃就行了。他無須明白世界上有多少種類的魚,哪種魚的魚刺更少,更適合老年人。」
教授知道,和魚販爭辯,不僅浪費時間和精力,而且這樣的爭論還不會有結果。
【03】心有不定,別多想
很多時候,我們總是胡思亂想,被困在自己心靈的迷宮,倍受折磨。後來才發現,其實所有的煩惱都來源於自我想像。
少想一點,快樂就多一點;多笑一點,焦慮就少一點。
樊老師曾講過一個故事。
有一個女人在偶然間,發現她丈夫上週三有酒店的信用卡消費記錄。她便問丈夫,週三在做什麼?丈夫說,自己在上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