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民教育幼儿教育 有这6条家规 孩子必有出息 By 纽西兰看中国 - 2021-09-25 0 68 FacebookTwitterWhatsAppReddItLINE 有规矩和爱的家庭,是孩子一生的福气。(图片来源:PIXABAY) 有这样一位妈妈,给孩子立下了6条家规。这6条家规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,值得所有父母借鉴。 1、不乱动他人的东西 前段时间,微博有个热议话题,年轻人为甚么反感家里来客人? 底下有这样的回答:「你经历过,花了半个月完成的客户设计图被亲戚带来的小孩扯坏,甚至乱涂乱画的绝望吗? 「你经历过,熊孩子来你家当场就把你手机、平板,或者口红润肤露等等破坏到报废的崩溃吗?」 我们都不希望孩子被贴上「没教养」的标签,可是你有没有想过,即便你的孩子过于任性和骄纵,也几乎没有人会提醒你,你家孩子不懂礼貌。 他们只会默默在背后议论父母不会教,然后看着你的孩子在没教养的路上一去不复返,直到闯下更大的祸事。 真为孩子好,不想孩子在背后被人指责、被人讨厌,父母从小就应该给孩子树立好规矩: 没有经过允许,别人的东西不可以乱拿; 垃圾不要扔在地上; 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; 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喧闹…… 最好的教育不是拥有高分数,是刻进骨子里的教养。 2、不说脏话、不做不雅行为 在上海迪士尼,一个男孩在游戏项目中插队,被工作人员劝阻后,反而辱骂对方。 而男孩的父母在一旁无动于衷,只是勒令现场的人删掉视频,称「侵犯了肖像权」。 还是在迪士尼,一个8岁男孩碰到了一位年轻女孩的屁股,非但不表示歉意,男孩的妈妈更是对着年轻女孩连打带骂:「我儿子摸你屁股怎么了?你屁股没给人摸过啊!」 这样满口粗话,没素质的孩子和家长,真的丑陋极了。 要提高孩子的素质,首先要提高父母的素质。所以,这条家规更像是写给父母的。 作为父母,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孩子,遵守基本的做人规则。 3、不打断别人说话 有的孩子上课时总习惯打断老师的发言,老师话还没说完,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回答;有的孩子,喜欢在大人聊天谈事的时候打断,非要人家陪他玩。 不管是在任何年纪,随便打断别人说话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。 所以,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时,父母要记得告诉孩子,与别人沟通时,不能打断别人说话。 提醒孩子改变说话的方式,教会孩子学会倾听,其实也是在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。 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,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宽。 4、遇见熟人 打招呼 中国素来有「礼仪之邦」之称。 古语有言:「不学礼,无以立。」即使到了现在,文化不断更迭,时代千变万化,礼仪文明依然是值得学习和传承的。 遇见熟人要先打招呼,这便是最基本的礼貌。 可是在大多时候,父母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家长,只会催促、强迫孩子跟叔叔阿姨打招呼。 真正的礼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,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敷衍。 父母要耐心引导和培养,更需要以身作则,为孩子树立榜样。 父母先做好礼貌待人,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受到熏陶,自然也就变得谦谦有礼了。 5、为错误行为负责 每个孩子都会做错事,但家长们的处理方式却大不相同。 美国有一位小男孩,曾经因为欺负同学,被爸爸惩罚一周不许坐校车,跑步上学。这一周时间里,孩子在前面跑着,爸爸风雨无阻地在后面跟着。 经过这件事,孩子深刻认识到两点:第一,人要为错误付出代价。第二,爸爸不会因为我犯错就不爱我。 也有很多父母,自己的孩子做错事时,他们不停地跟在后面给孩子「擦屁股」。等到孩子长大了,犯的错更严重了,家长再也兜不住了,才开始后悔莫及。 其实,做错事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父母掩盖错误,孩子知错不改。 每一次错误,都是孩子学习承担责任的大好时机。 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担当,让别人感受到你的歉意,比一万句「对不起」更管用。 6、养成物归原位的习惯 把用过的东西、看过的书籍放回原位,帮助孩子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建立规则感,形成秩序意识。 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,好的习惯能推动孩子做出积极改变,从而受益终身。 但是习惯的养成,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需要父母从小就指正孩子的行为。 所以,千万别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机。 在好习惯中长大的孩子,在人际交往中,能得到别人的青睐,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。 结语 孩子的教育,显现出了父母的层次、远见,和为人处世的态度。 但唯一肯定的是,有规矩的家庭,养出来的孩子不会差。 不同的父母,养出来的孩子天差地别。 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,孩子学会了自卑;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,孩子失去了敬畏; 在有规矩和爱中长大,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。有规矩和爱的家庭,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。 责任编辑:倚天 原文来源:看中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