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1年北美化學會議中,美國和日本的研究者報告綠茶可以讓鼷鼠比較不易得到肝臟、肺臟、皮膚和消化道腫瘤,而對人類,可能也是如此。這可能是所含的EGCG抗氧化物,可以摧毀高反應性的自由基,免得細胞的DNA遭受自由基攻擊。最近這種報導再被提出,認為某些日本人癌症發生率偏低,可能與喝綠茶有關。

每逢工作疲勞時,泡飲濃茶,確能提神醒腦,正如《神農本草經》所說:「茶味苦,飲之使人益思,少臥。」這是因為茶葉所含的咖啡鹼,對中樞神經有興奮作用的緣故。《唐本草》則說茶葉能「消宿食,利小便」,這是因為茶葉所含的茶鹼能幫助消化脂肪,消食解膩,而茶鹼也有利尿的作用。民間常用茶葉或加醋以治痢疾和腸炎,則是利用茶葉所含的鞣酸,既能殺菌,又有收歛作用。此外,茶葉還有解毒功能,《神農本草經》有一段描述:「神農嚐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」,這是由於茶中的鞣酸與金屬或生物鹼結合成沉澱,從而減少毒物的吸收。總之,古人從實踐中早已總結出:茶能止渴、消食、除痰、提神、利尿、明目、益思、除煩、去膩。
飲茶也非百利而無一害。例如失眠、神經衰弱的人,不宜在夜間喝茶,否則會使失眠等症狀加重;高血壓、心悸的病人,也不宜飲用濃茶。茶葉中含有咖啡因,能刺激胃液分泌,影響潰瘍的癒合,因此,患有活動性消化性潰瘍的病人不宜飲茶。又因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,有一定收斂作用,影響腸胃道的蠕動,經常便秘的人也不宜多飲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