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比翼鸟」和「连理枝」是什么意思?

0
194
中国古人视男女婚姻乃承天地阴阳之性配合而成。(绘图:志清/看中国)
「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」是白居易《长恨歌》诗中传诵千古的名句。那么诗中的「比翼鸟」与「连理枝」有何寓意呢?
什么是「比翼鸟」?
传说中的「比翼鸟」外型像凫,羽毛颜色是青中带赤,牠们都只有一个翅膀和一只眼睛,必须成双并飞才能成行:「比翼鸟在其东,其为鸟青、赤,两鸟比翼。一曰在南山东。」「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,相得乃飞,名曰蛮蛮。」(《山海经·海外南经》)
《博物志余》记载:「南方有比翼鸟,飞止饮啄,不相分离……死而复生,必在一处。」因此后人便用这双宿双飞的比翼鸟来形容夫妻感情深厚。
唐代时,杨玉环得到唐明皇宠幸,选在君王侧,册封贵妃。后宫佳丽三千,一朝都失去了天子的顾盼。三千宠爱在杨贵妃一身,从此君王不早朝。
君王贵妃祈愿生生世世相从相随,不分离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就引用了「比翼鸟」和「连理枝」形容彼情彼景:「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,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」
不过,比翼鸟的出现也是天下大灾祸的征兆。《山海经‧西山经》有载:「见则天下大水。」
什么是「连理枝」?
「连理枝」的典故则来自《搜神记》中的一则故事。
战国时期,宋国国君康王门下有一个门客,名叫韩凭。韩凭的妻子何氏,貌美如花,贤德善良,善诗词。康王见何氏貌美强抢入宫,韩凭被降罪下狱,又带罪去成西修青陵台。
何氏自比乌鹊,乌鹊是一种情深意笃,双飞双宿的鸟。何氏作《乌鹊歌》表达对丈夫的忠贞:「南山有乌,北山张罗,乌鹊高飞,罗当奈何!乌鹊双飞,不乐凤凰……」
后来,何氏向韩凭传书信诉说心中的的愁思,约定以死殉情。不久,韩凭自杀而死。一天,康王携何氏游青陵台,何氏纵身跳下高台,康王身边的侍从急忙去拉何氏,因何氏的衣襟已经腐坏,没有拉住她,何氏摔死了。
何氏给康王留下一封信,希望死后与丈夫韩凭合葬。康王大怒,下令分而葬之,使两墓相望。 没想到第二天,两墓各生一棵梓树,十天竟合抱粗,根交于下,枝错于上。有一对鸟一直栖息在树上,晨夕不去,交颈悲鸣。
宋国人闻之都说是韩凭夫妻精魂,他们称树为「相思树」,又称「连理枝」,「相思」之词便源于此。那一双鸳鸯也被称为「相思鸟」,韩凭夫妇相关的故事与歌谣,更一代代的流传并感动着后世的人。
中国古人视男女婚姻乃承天地阴阳之性配合而成,男人为阳,女人为阴,男女之间一旦有了婚约,就两心合一心,无论富贵与困厄都不分离,彼此忠贞不二,相扶终老。因此结婚要拜天地得到上天的见证,拜父母得到父母的承认,夫妻对拜心心相印,合二为一,连为一体,永不分离,双宿双飞,共同进退。婚姻中的俩个人,无论谁遇到外界多大的诱惑都不能变心,坚守婚礼时的对对方的承诺。
责任编辑:明心
原文来源:看中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