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昨夜星辰】穆旦:錚錚鐵骨當年英烈 烏雲遮蔽悲風瑟瑟

0
60
穆旦原名查良錚,海寧査⽒後⼈,中國詩⼈,曾參加中國遠征軍。(看中國合成圖)
(作者: 趙長歌)「⼀⾨⼗進⼠,叔侄五翰林。」海寧査⽒是中國歷史上江南的名⾨望族之⼀。康熙帝曾御筆親書楹聯「唐宋以來巨族,江南有數⼈家」,匾額「敬業 堂」、「嘉瑞堂」以褒獎海寧査⽒的厚德⾨風。査⽒近代名⼈有王國維、蔣百⾥、徐志摩、查良釗、⾦庸、穆旦等。
跋涉:從清華到⻄南聯⼤
穆旦(1918~1977)原名查良錚。「穆旦」爲名是將其姓⽒「查」字拆為「⽊旦」,後⽤「慕旦」,再固定為「穆旦」。⾦庸(查良鏞)也採取叔伯 哥哥的⽅式拆「鏞」作其筆名。
1935年,穆旦考入清華⼤學外國語⾔⽂學系。1937年抗戰爆發,他隨清華師⽣⼀起遷到長沙繼續學業。不久,再次啟程,與兩百多名師⽣組成「步⾏ 團」,隨曾昭掄、李繼桐等教授,歷時69天,跨越湘、黔、滇三省,長途跋涉抵達雲南昆明⻄南聯⼤。
遠征:歷史走過留下英靈
1942年,穆旦已是⻄南聯⼤的助教。這年,⽇軍在緬甸戰場投入重兵,勢如破⽵,中國唯⼀通往外部的交通命脈⾯臨被切斷危險。應盟軍要求,中國 遠征軍入緬作戰。2⽉,穆旦報名參加遠征軍,在第五軍司令部任中校翻譯官。在軍中,穆旦受到杜⾀明的禮遇,在作戰間隙,他會作詩活躍氣氛、⿎舞⼠氣。
穆旦報名參加遠征軍,在第五軍司令部任中校翻譯官。(看中國合成圖)
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,中緬印⼤戰歷時3年零3⽉,中國投入兵⼒總計40萬⼈,傷亡近20萬⼈。這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⾸次出國作戰,與盟軍⼀同立下戰功,中國遠征軍⽤鮮⾎和⽣命書寫了抗戰史上極為悲壯的⼀筆。
1942年4⽉,盟國英軍作戰失利,遠征軍的戰略防衛⽬標消失,被迫後撤。穆旦隨第五軍被迫退入野⼈⼭,亡命熱帶雨林。
「那是1942年的緬甸撤退。他從事⾃殺性的殿後戰。⽇本⼈窮追。他的⾺倒了地。傳令兵死了。不知多少天,他給死去的戰友的直瞪的眼睛追趕著。
在熱帶的豪雨裏,他的腿腫了,疲倦得從來沒有想到⼈能夠這樣疲倦,放逐在時間——幾乎還有空間——之外,胡康河⾕的森林的陰暗和死寂⼀天比⼀天沉重了,更不能⽀援了,帶著⼀種致命性的痢疾,讓螞蟥和⼤得可怕的蚊⼦咬著,⽽在這⼀切之上,是叫⼈發瘋的飢餓,他曾經⼀次斷糧達八⽇之久。但是這個24歲的年輕⼈在五個⽉的失蹤之後,結果是拖了他的⾝體到達印度……」(王佐良《⼀個中國詩⼈》)
對於這段歷史,詩⼈穆旦寫下了《森林之魅——祭胡康河上的⽩骨》。「森林:歡迎你來,把⾎⾁脫盡。」「祭歌:在陰暗的樹下,在急流的⽔邊,逝去的六⽉和七⽉,在無⼈的⼭間,你們的⾝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,⽽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。」「沒有⼈知道歷史曾在此走過,留下了英靈化入樹幹⽽滋⽣。」
旅美:快樂卻短暫的時光
1946年,穆旦結識了燕京⼤學才女周與良。周與良在後來的回憶中寫道,(當時良錚給我的印象是)「⼀位瘦瘦的青年,講話有風趣,很⽂靜,談起⽂學、寫詩很有⾒解,⼈也漂亮。」
1949年底,穆旦和燕京⼤學才女周與良在美國佛州結婚。
1948年,周與良赴美國芝加哥⼤學攻讀⽣物學博⼠,穆旦隨後也旅美進入芝⼤就讀。1949年底,穆旦和周與良在美國佛州結婚,婚後住在芝⼤校園附近的公寓。當時和他們夫婦來往的朋友很多,週末⼤家聚會、打橋牌、跳舞。
提到那段快樂的歲⽉,周與良懷念道:「我們的家總是那麼熱鬧。」巫寧坤回憶說:「1948年3⽉,我從美國印第安納州曼徹斯特學院畢業後,進入芝加哥⼤學研究院攻讀英美⽂學博⼠學位……在英⽂系研究⽣中,有趙蘿蕤、周鈺良(周與良的哥哥)、查良錚等⼈,他們都是國內英語界的菁英。」
回國:費盡周折當頭⼀棒
1950年,穆旦開始辦理回國⼿續,但辦理過程⼗分曲折。「當時美國政府的政策是不允許讀理⼯科博⼠畢業⽣回國,⽂科不限制。良錚為了讓我和他⼀同回國,找了律師,還請我的指導教師寫證明信,證明我所學與國防無關。」(周與良《永恆的思念》)
1951年,穆旦夫婦收到台灣⼤學和印度德⾥⼤學的的邀請函,邀請他們就職任教。但是,夫婦⼆⼈終於選擇了回國。後來發⽣的⼀切,是當年急於回國的他們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的。
1954年底,著名的南開「外⽂系事件」爆發。隨後,穆旦因「中國遠征軍」和芝⼤留學經歷,被歸為需要「專政」的對象。1958年,穆旦被正式劃為「歷史反⾰命分⼦」,降職降薪,被逐出課堂,並被判處3年勞教,強迫在南開圖書館和洗澡堂接受管制勞動,⾃此失去寫作和發表作品的權利。
1962年,管制解除。穆旦開始了他⼀⽣中最重要的⼯作計劃,翻譯英國浪漫詩⼈拜倫的長篇敘事詩《唐璜》。歷經三載,穆旦⽩天體⼒勞動和思想匯報,晚上回家悄悄伏案,終於,16000多⾏的嘔⼼譯著完成初稿。還未經喘歇,運動再⾄。
⽜棚:⽂⾰中的淒苦歲⽉
1966年,⽂⾰開始,穆旦再因「遠征軍」和「旅美」歷史被抄家、揪⽃,被剃成「陰陽頭」。所幸的是,⽀撐穆旦精神的《唐璜》譯稿未遭到紅衛兵焚毀。令⼈難過的是,這位曾經以錚錚鐵骨遠征抗戰,從野⼈⼭走出的英烈,與⼤批當年死裏逃⽣的遠征軍官兵(他們或是職業軍⼈,或是青年師⽣)⼀起,在江⼭易⾊後,幾乎全部被戴上「歷史反⾰命」帽⼦,或抑鬱⽽終,或被折磨⾄死。
1968年,穆旦全家被「掃地」出⾨,夫妻天各⼀⽅,到農場接受勞動改造。穆旦進「⽜棚」,周與良成了「美國特務嫌疑」,被隔離審查。1969年,⼀個漫天飄雪的冬⽇,穆旦悄悄跑了幾⼗裏路去看久無⾳訊的妻⼦周與良。
「他帶了⼀⼩包花⽣米和幾塊⼀分錢⼀塊的⽔果糖。幾個⽉沒⾒⾯,他⼜黃⼜瘦,精神疲乏,他只是安慰我『要忍耐,事情總會弄清楚的』……我看到他眼中含著淚⽔,臉⾊非常難看,便安慰他:『我也是特務,應該受到懲罰。』說了幾句話,他準備走了,要走幾⼗裏才能回到住處。他非要把那包花⽣米和幾塊糖留下,我堅持不要。互道保重後,他就走了,停留不到半⼩時。我送他到村⼝,看他走遠了,才回村。從後⾯看,良錚已經是個老⼈了……」(周與良《永恆的思念》)
我送他到村⼝,看他走遠了,才回村。從後⾯看,良錚已經是個老⼈了……(以上皆爲網路圖片)
掃廁:窒息在難懂的夢裡
1972年,穆旦結束勞改,回到南開,主要⼯作仍是⼗幾年前就開始的掃廁所和打掃澡堂。其餘的時間,穆旦終於得以埋頭於新的翻譯和修改從前的譯著。在淒苦歲⽉的夜深⼈靜時,是穆旦伏於⽃室的⾝影。如此,他竟還向世⼈奉上了普希⾦、拜倫、雪萊、濟慈、艾略特等詩⼈的譯著作品⼆⼗余部。
1973年4⽉,在南開打掃廁所的穆旦,接到校⽅通知,在有關⼈員「陪同」下,到天津第⼀飯店去⾒了美籍數學家、⻄南聯⼤同學王憲鐘。這是20年來第⼀位從美國來訪的老友。
1976年初,穆旦騎⾞為孩⼦們打聽招⼯信息、尋找⽣路時,在⿊暗中跌入深坑,右腿骨折。1977年,住進醫院準備接受傷腿治療的穆旦,突發⼼臟病去世。
在最後的⽇⼦裡,穆旦或許思考了很多,在《冥想》⼀詩中,他寫道:「為什麼萬物之靈的我們,遭遇還比不上⼀棵⼩樹?……為什麼由⼿寫出的這些字,竟比這隻⼿更⻓久,健壯?……我傲然⽣活了⼏⼗年,彷彿曾做著萬物的導演,實則在它們⻓久的秩序下,我只當⼀會⼩⼩的演員。」
中國遠征軍⼈、詩⼈穆旦在⾃⼰的詩句中被「壓住我的呼吸,隔去我享有的天空!」最終「窒息在難懂的夢裡」……
(看中國版權所有,侵權必究。)

相關閱讀:浩劫!這些名人都自殺了
              人神共憤──中共毀滅中華文化紀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