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菜不擺三 筷不成五 席不坐六」啥意思?(圖)

0
26
「菜不擺三 筷不成五 席不坐六」啥意思?(圖片來源:Adobe Stock)​
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宴飲禮儀是十分講究的,像待客禮儀、餐飲禮儀、食器擺放等都有各自的講究,而俗語:「菜不擺三,筷不成五,席不坐六。」這是古人有關餐飲禮儀的規範,這三個規範說的是什麼意思呢?
一菜不擺三
「菜不擺三」這個規矩和古人祭祀活動有關。古時候出現自然災害,古人由於受當時的科學水平和認知能力影響,誤認為這是民間打擾了上天的神明,神明大怒採用災害懲罰民間,所以古人為保社稷平安,根據太牢之禮,以牛羊豬這三種牲口祭祀神明,任何的祭祀活動中,都會以數目三作為標準,如貢品數、叩首數、燒香數目等,此習俗一直延續至今。如果餐桌上擺三道菜,讓人覺得犯了祭祀的大忌,褻瀆了神明,對客人也是不尊重,是不吉利的象徵。
再有,「三」和「散」這個字是諧音,古人感覺是一種不好的指向。中國傳統文化向來以團圓作為完美的象徵,「散」寓意為分開,即吃完飯就分開了。由於以上二個原因,古人把請客吃飯的時候不能擺上三個菜作為一種禮儀來規範。
二筷不成五
「筷不成五」是古人有關餐具使用的禮儀,意思是餐桌上不能有「淚筷」和「粘筷」,筷子擺放方式不能有「橫筷」、「叉筷」和「倒筷」。什麼是「淚筷」呢?就是沒有擦拭乾淨帶有水珠的筷子,「粘筷」就是夾過菜帶有菜汁的筷子,「橫筷」指的是將筷子橫著擺放,「叉筷」指將筷子插在飯中,「倒筷」指將筷子倒著使用。
在古代的餐飲禮儀中,客人將筷子橫著擺放,表示飯已經吃好了,不再吃了,如果客人沒有吃好,主人先把筷子橫著擺放有逐客的意思了。「叉筷」是古人祭祀時的做法,筷子倒著使用顯得沒有規矩。因此,古人把以上筷子的五種使用方式都視為對客人的不尊重,都需要規範的。
三席不坐六
「席不坐六」是古人有關待客人數的禮儀,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桌子不能坐六個人。為甚麼古人要求一個桌子不能坐六個人呢?因為古時候的餐桌都是按照八仙桌訂製的,四邊等長正方形,每邊可以坐2個人,四面坐8個人,故曰八仙桌。如果坐六個人,東南西北4個方向,勢必主客兩個方面出現各坐一個人的情況,這樣的坐法看起來就像是烏龜席,雖然烏龜有長壽的象徵,但烏龜也有貶義的王八別稱,也是有傷大雅,所以古人認為這種坐法不宜。
俗語:「菜不擺三,筷不成五,席不坐六。」是古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,對中國餐桌文化的一種要求。也體現了古人做事循規蹈矩的自我修養能力,無論古今,人的道德修養是人生永遠的必修課。
責任編輯:牛蘭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