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四海之内皆兄弟」的「四海」是指哪?

0
38
孔子与弟子。(绘图:Mimi Zhu/看中国)

中国有句俗语叫「四海之内皆兄弟」,那么这句俗语出自何处?这「四海」又是甚么意思呢?

「四海之内皆兄弟」这句俗语相传出自《论语》、「颜渊」篇的子夏之口。

据书中记载,春秋时期,孔子有一个学生姓司马,名耕,字子牛,人称司马牛。传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。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,失败后全家被迫逃亡。司马牛逃到鲁国,拜孔子为师。他对哥哥桓魋的所为极不认同,并宣布与桓魋脱离兄弟关系。为此,他经常为自己孑然一身而伤心。

有一次,司马牛忧愁地对师兄子夏说:「别人都有兄弟,唯独我没有。」子夏劝解道:「我听说过:『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』君子做事情只要谨慎认真而不出差错,对人恭敬而合乎礼仪,那么,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。你又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?」

「四海之内皆兄弟」就是从这个故事引伸而来。

至于「四海」的意思,虽然现在有人用「四海」来指代渤海、黄海、东海、南海,但在古代,「四海」并不是具体指哪一片海,而是与「四至」一样,泛指疆域范围。

到了后来,「四海之内皆兄弟」的意思渐渐变为天下人就像亲兄弟一样,常被用来形容无论到何处都有人愿意帮助你。

其实,如果天下人真的能以兄弟之谊相待,人与人之间的纷争必将少了许多。

〔原文〕
司马牛忧曰:「人皆有兄弟,我独亡!」子夏曰:「商闻之矣:『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』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,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!」(《论语・颜渊》

责任编辑:清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