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恩来的初恋 才女的幻灭⼈⽣

0
77
五四运动时期的张若名(网路图片)
(作者:周苓)⼈⽣若只如初⾒。青春年少,才华洋溢,志向⾼远的青年,如果走正⼈⽣道路,会展开多么美好的⼈⽣。可惜,无法超脱的⾃⾝思想的侷限和错误的选择,使有些⼈初出茅庐就被卷入无情的骗局,在岁⽉的波澜曲折中,在理想破灭的命运中留下无尽悲凉。
激进思想中的⼈⽣初恋
1919年9⽉16⽇,由周恩来主持,天津学⽣联合会的⼀间办公室里20名激进青年创办了觉悟社,并邀请当时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、⾺克思主义者李⼤钊演讲。20⼈中,周恩来、⾺骏、邓颖超、郭隆真、刘清扬和张若名等⼈较为后世所知。觉悟社成为⼀个积极传播⾺克思主义,笼络青年知识份⼦的团体,是中共成立前夕的重要组织之⼀。
这些年轻学⼦在五四运动中积极活跃,去北京请愿游⾏,对共产主义吹嘘的⼤同世界抱有天真的的热忱与愿望,打出救国救⺠的⼝号,急于走捷径,号称打破⼀切旧的,砸烂⼀切,故⽽被暴⼒⾰命理论吸引到⼀起。
打破⼀切,当然也包括打破男女禁忌,打破觉悟社不许谈恋爱的规定。20岁的周恩来和18岁的张若名在接触中发展成为恋⼈。
闹⾰命和家庭决裂
张若名1902年出⽣在河北清苑,祖⽗是⼀⽅⾸富,⽗亲曾做县令。家境富裕,早期受到良好的教育。然⽽本是当地名⾨闺秀的她,被⽗亲的⼆房太太嫉恨欺负,⼼灵受创。童年时⼼底埋下的恨意难消,影响⼈的⼀⽣。
14岁时,张若名考取天津直隶第⼀女⼦师范学校,和邓颖超成为同班同学,她成绩斐然,容貌出众,经常在校刊发表作品。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,她和邓颖超积极发动同学参加到运动中,她们组织了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」,走上街头,宣传⿎励各界妇女参加运动。后来,周恩来组织觉悟社时,这些「解放女性」⾃然也投⾝其中。
家乡的⽗⺟⼗分反感张若名热衷运动的⾏为。他们曾多次劝说,希望她在学校好好学习。张若名不仅没有接受,反⽽闹⾰命闹得更凶,还和周恩来⼀起被关进监狱。⽗亲⼀气之下,登报和她脱离关系。
不同的学说、理论迎合了不同的⼈⽣遭遇,「解放天下,暴⼒⾰命」的⾺列思想和张若名童年时压抑在内的⼼理创伤⼀拍即合。她完全沈浸在⼀个天下⼤同,不再有剥削压迫的共产主义幻想中,不顾⼀切走上了这条不归路。
1920年12⽉13⽇,觉悟社的成员张若名与周恩来、郭隆真等⼈渡法勤⼯俭学。1922年周恩来介绍⼈,张若名加入「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」,主讲「共产主义研究会」。天资聪颖的张若名法语进步惊⼈,2年之余已可以阅读⾺恩著作。1923年她把⾺列⽂论加⼯整理成三篇⽂章:《阶级⾾争》《剩余价值》和《帝国主义浅说》,流入国内后多次印刷成⼩册⼦发放,所以张若名在中共官⽅⼝中,是所谓的「五四运动的先驱者」,「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」,「觉悟社创始⼈之⼀」,「中国最早宣传⾺克思主义的新女性」。
当时的周恩来24岁,张若名22岁。⼆⼈风华正茂,热恋、同居在法国,⼜貌似志同道合,⼈⽣如果不出意外应该前程远⼤了?谁知造化弄⼈,⼆⼈随即踏上了不同的⼈⽣道路。
多事之秋命运的分歧点
据说,在法国蔡和森棒喝周恩来:⾰命者不该沈溺美⾊。于是周恩来暂时离开法国前往德国活动于共产国际情报界。
1924年,张若名参加列宁追悼⼤会,作为中共代表发⾔,暴露共产主义分⼦⾝份后,受到法国警察的秘密追查。同时因为她的富裕家庭背景,中共党组织对她也进⾏严格审查。这双重审查摧毁了她的内⼼。单纯地⾃认为爱国和坚持崇⾼信仰的张若名,第⼀次尝到了美丽的理论之外现实倾轧的残酷。特别是家庭出⾝遭受诽议,这复杂的政治上的纠葛使张若名有几分困惑,⼜似几分悔悟,继⽽失望。
张若名决定专注于学术,远离政治。她退出了中国少年共产党组织。多年后周恩来对姪女说:「她宣布退出党组织后,也就帮我下定了决⼼,宣布中断我们的交往。」
张若名的这次⼈⽣选择是做⼀个单纯的学者。然⽽她想远离政治,政治真的放过她吗?事实证明,她早年热衷的⾺列思想像个幽灵不散,缠绕她⼀⽣。
学业达成后和周恩来的⼀次密会
1927年,张若名成绩优异考取⾥昂⼤学,获取全额奖学⾦待遇。之后,张若名继续在⾥昂中法⼤学深造,主攻法国⽂学史和⽂艺理论。1930年秋季,她的博⼠论⽂是研究当时法国最有名的作家—安德烈.纪德。完成博⼠论⽂《纪德的态度》,得到纪德中肯:「我确信⾃⼰从来没有被别⼈这样透彻地理解过」。《纪德的态度》被评为⾥昂中法⼤学最优秀的论⽂之⼀,张若名因此获得500法郎奖⾦。1930年12⽉,张若名顺利通过博⼠论⽂答辩。成为中国历史上第⼀名留法女博⼠。⼀个在国内从未学过法⽂的女学⽣,取得这样的成绩,这在⼀千多名留法勤⼯俭学学⽣中,绝无仅有。
同时,周恩来已经回国,⼀直处于国内共产运动风⼝浪尖上。1930年春,去莫斯科开会途中取道法国⾥昂,周恩来化妆成⻄装笔挺的青年商⼈,在⼩咖啡馆⼆⼈秘密会⾯。昏黄的烛光下,周恩来告诉张若名,⼯作路过这里专程来看她,并告诉她,已经于1925年和邓颖超结婚。周恩来说:「这次离开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⾒,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。」
⼈⽣恍然如梦,张若名看着这位当年⼀同叱吒风云的恋⼈,不由泪眼朦胧,⼀时不能⾃已。末了周恩来嘱咐:「虽然退党,但要『⽤⽣命保守党的秘密。』张若名则保证『严守⾰命机密终⽣。』」
浪漫的法国咖啡⼩坐氛围中,⼆⼈的恋情早已结束,这是⼀个无关风⽉的政治上的保证。然⽽,「保证」意味着什么?冥冥中是否⼜⼀次和⼀个纠缠不清的幽灵般的存在签上了⽣死约?今天看来,张若名的惊世才华在学术上⼤显⾝⼿,在政治上不⾒得有多少锐利的洞察⼒。
周恩来,除了那个咖啡店里依依惜别的英俊形象之外,他的另⼀⾯张若名恐怕做梦也想像不到。几乎是同⼀个时期,1931年,周恩来亲⾃策划并参与了顾顺章家的灭⾨⾎案;1934年冬,为了不暴露中共红军⻄蹿⾏踪,周恩来悍然下令杀害了上万名伤病号以及「政治不可靠」份⼦,造成了震惊中外的「万⼈坑事件」,其冷酷⽽毫无⼈性的秉性可⾒⼀斑。
1930年5⽉31⽇,张若名与在⾥昂⼤学读博⼠的⺠俗学者杨堃结婚。⼆⼈的定情和婚恋之约为「此⽣不再过问政治,专⼼从事学术研究。」1931年,张若名杨堃戴着「中国第⼀对博⼠夫妻」的光环回到北平。张若名被聘为北平中法⼤学⽂学院教授。
抗战爆发后,北平沦陷,在8年中⽇战争中,张若名⼀直参与《法⽂研究》的编务,可以说这是她⼀⽣中相对平静的⽇⼦。
⼤风暴之前的最后⼀⾯
1948年4⽉张若名来到云南昆明,受邀担任云南⼤学中⽂系教授,丈夫杨堃研究⺠俗⽂化。在这里,⼀代才女张若名跨入⼈⽣的最后⼀站。她负责⽂艺理论和世界⽂学史两⾨课程,并在外语系兼授法语,还创立了⽂艺批评教研室,她写作的法语⽂章就有20万字之多。
时光无情,⼀晃到了中共建立政权后。史料记载,1955年4⽉8⽇,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在前往印度尼⻄亚,参加亚非会议的途中,特意在云南昆明停留了⼀段时间。当时陪同的还有陈毅等⼈。在昆明省委,做为普通⼤学学者、教授,张若名杨堃夫妇在有些紧张的气氛中受到周恩来⼀⾏⾼官会⾒。
这次⾯会双⽅谈到云南⺠族学,⺠俗研究,张杨夫妇还做了法国归国以来政治思想上的汇报。说不上是老朋友寒暄,还是学术研讨还是政审会⾯,有点不伦不类。期间,张若名向周恩来汇报正在积极向党靠拢,向往再入中共党组织。30年的沧桑岁⽉,打开了张若名的话匣⼦,她有点激动地谈起当年的法国,那个时代,退党前后经历的遭遇。突然周恩来简单明确地打断她说:你当年入的是团,不是党。
张若名张⼝结舌,蒙住了。30年前⾃⼰信誓旦旦在介绍⼈周恩来⾯前入过党,难道记忆出了差错?按照记载,张若名当年确实加入了共产党。多年后,回顾这次经历,周恩来在对陈毅的交谈中解开了这个谜:「退团比退党的错误要轻些」。
这次会⾯成为⼆⼈在世间的永别。为什么在那个时间点周恩来去了昆明接⾒张若名,⼜为什么强调她是退团非退党,当然没有官⽅正式⽂字解释,永远是谜。但是,历史的多⾯性复杂性向我们展⽰了部分谜底—就在那个时刻,周恩来前往印度尼⻄亚参加亚非会议时,本该乘坐的印航克什米尔公主号专机被通知放置了定时炸弹。周恩来临时改变⾏程,却下令代表团⼯作⼈员按原计画登机,以迷惑国⺠党特务机关,确保他⾃⼰的安全。这个决定致使部属与外国记者等11⼈在空中⾶⾏中爆炸丧⽣。周恩来临时改变的⾏程就是昆明和张若名的貌似轻松的会⾒。
如果,张若名知道会⾯时上空发⽣的惊⼼动魄的爆炸牺牲,还会⼼潮澎湃地向周汇报她向往那个党组织吗?那个只讲党性不讲⼈性的党,谎⾔粉饰历史的党、沾满鲜⾎的党,值得她「积极靠拢」吗?
魂断盘龙江
怪只怪中共建政后,铺天盖地的宣传,政治洗脑,使张若名从⼀个知识分⼦平静的书桌前⼜开始内⼼的躁动。从1950年起,她不断重新申请加入中共,写思想汇报。但是1924年退党经历是她历史污点,没有被批准入党。之后的思想改造、反胡风等政治运动中,张若名⼜拿出当年五四运动时的激进劲头,认真写⼼得,开会积极发⾔,对党的号召步步紧跟。
经历过的⼈都知道,那个年代的某些⼈就是有那么⼀种入了魔⼀般的不管不顾的感觉,张若名对党的向往达到了⼀丝闪念都要毫无保留,⾚忱地忠于组织的地步。1957年,儿⼦杨在道在家信中透露出某些政治⾒解,她竟然义无反顾地将家信交给了组织,以表忠⼼。结果是怪诞⽽残酷的,儿⼦被打为右派,关进劳教所长达22年。当年的张若名本⼈和丈夫也未能幸免,也被划为右派。
张若名的忠⼼并没有获得党委对她的信任,换来的是云南⼤学对她漫长的重点批⾾。绝望中张若名想到周恩来。
事实上,和周在云南会⾯两个⽉后,张若名收到来⾃国务院的信件,被邀请去北京担任外交部外⽂秘书的⼯作,同时兼任全国妇联的法语翻译。但是张多年致⼒于学术,拒绝了外交⼯作。反右运动中,⼀家⼈被打成右派,张若名托⼈给北京的周恩来去信,但是她还没有等到回信,就被三番五次的抄家,批⾾折磨得⾝⼼疲惫。
1958年6⽉18⽇上午,云南⼤学中⽂系再次召开批判会,要张若名交代1924年退党的「叛徒」经历。张若名难耐羞辱,趁批⾾会午休时间,出云⼤东⾨,从盘龙江铁路桥上,纵⾝跃入湍湍江⽔。据说,被打捞上岸的她尚有⼀丝气息,但是重点⼤右派份⼦的⾝份,使⼈不敢对她实施救命措施。张若名奄奄⼀息中拖延了个把时辰,终于离开了⼈世,时年56岁。
张若名对党「毫无保留地献⾝」了,也献出了名誉,尊严,家庭,儿⼦,事业,⽣命。讽刺的是,丈夫杨堃对于张,同样⼤义灭亲。当年共同约定不问政治的丈夫得知她的死讯后说:「张若名是叛徒,死有余辜。」事后多年,杨堃于83岁⾼龄终于被获准入党,并被冠之「⾺列主义⺠俗家,⾺克思主义⺠族学创建者」。
张若名拒绝去北京周恩来⾝边赴职,失去了机会,然⽽就算她收到周恩来的回信,就能得到保护吗?历史不能⽤「假设」验证,但是,反观周恩来在历次运动中的表现,包括⽂⾰中逮捕他的干女儿孙维世、亲兄弟周恩寿的逮捕令,都是周恩来签的字,从这些迹象看来,张若名也未必能得到周恩来的保护,毕竟周恩来为了⾃⼰的地位不受冲击,出卖过许多⼈,这才是历史的真相。
结语
纵观张若名的⼀⽣,早年以激进的思想投入共产运动,这个起点的错误决定了她的悲剧。中途她有反思和悔悟,⼀度退党,远离政治,但是思想上的不清醒和盲⽬,使她再次在后半⽣倾⼼于中共,也就使得政治再次找上了她。最终的结局令⼈唏嘘。张若名纵有才华和治学能⼒,纵有和周恩来初恋的经历,也被共产幽灵纠缠⼀⽣,⽀配⼀⽣,成了中共政治的牺牲品。
来源:看中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