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,横亘著一条大河,「河中」一般都会写有「楚河汉界」四个大字。所谓「楚河汉界」,是源于历史上项羽和刘邦双方为争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「楚汉相争」。据《史记》记载:「鸿沟而西者为汉,鸿沟而东者为楚。」就是说,鸿沟就是楚河汉界。那么「楚河汉界」究竟在哪里呢?
据记载,历史上的楚河汉界,是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,它北临黄河,西依邝山,东连平原,南接嵩山,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
公元前205年夏,项羽在彭城(今江苏徐州)大败汉军,刘邦退到荥阳。此后,楚汉两军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。
公元前203年,刘邦出兵攻打楚国的成皋,守将曹咎经不起刘邦军士多次到城下叫阵谩骂,怒而率部出城,欲渡过汜水与汉军作战。当船至河中时,遭到汉军突袭而败,曹咎后悔不迭,自知无颜去见项羽,遂自杀而亡。刘邦顺利攻取了成皋,屯兵广武。
项羽得知成皋失守后,当即调兵前往救援。为了迫使刘邦投降,项羽据城东把俘虏来的刘邦的父亲拉至广武山(今霸王城)上,隔涧要挟刘邦说:「你若不及早投降,我就把你父亲下锅煮死。」刘邦却故作镇静,回答说,「当初咱二人共同反秦,盟誓结为弟兄,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。假如你要煮咱们的父亲,别忘了给我一碗肉汤」。项羽听后更加愤怒,决定杀掉刘太公。在项伯的力劝之下,「太公幸存」。
但刘邦闭城不出,并派上将韩信率兵抄了楚军的后路,占领了河北、山东一带。项羽因为粮缺兵乏,不得不被迫提出「中分全国,割鸿沟以西为汉,以东为楚」的要求,历史就这样使鸿沟成了「楚河汉界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