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早期,如德國人湯若望、比利時人南懷仁、法國人白晉、葡萄牙人徐日升、義大利人郎世寧等都擔任了清政府的官職,穿清朝的官服,行中國的禮儀,甚至按照中國的生活方式生活。
湯若望30歲那年就換上了中國服裝,取了中文名字,先後被清政府授予太僕寺卿、太常寺卿、通政使等職務,雍正朝追封為「光祿大夫」,官至一品。
清政府對湯若望的祭文裡有這樣的評價:「掌欽天監印務事,故湯若望之靈曰:鞠躬盡瘁,臣子之芳蹤。恤死報勤,國家之盛典。」可見,這與對待本國臣子毫無二致。
康熙的科學啟蒙老師、比利時人南懷仁,官至正二品的工部侍郎,在北京去世後,也如同本國重臣一樣,賜給了謚號「勤敏」。確實,清政府是把關係親密的「客卿」看成本國臣民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