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民教育幼儿教育推荐新闻 孩子有「强迫症」?是秩序敏感期来了 By 纽西兰看中国 - 2022-03-28 0 69 FacebookTwitterWhatsAppReddItLINE 儿童示意图(图片来源:pixabay) 宝宝成长到某个阶段时,身为父母的你有没有发现,他会非常任性、难以捉摸: 玩具要放在特定的位置,如果有人不小心搞混了顺序,孩子就会大哭大闹; 洗脸、洗脚一定要妈妈帮忙,换其他人就不可以; 坐电梯,要他自己按,你先按了,他会生气、哭闹; 妈妈的东西只能妈妈动,爸爸动一下就不可以; …… 宝宝的这些行为,家长感觉难以理解,认为是无理取闹,甚至怀疑孩子有「强迫症」。其实,可能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。 甚么是秩序敏感期? 秩序敏感期出现在孩子2-4岁这个阶段,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会对秩序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和喜爱,尤其是在对顺序性、生活习惯、所有物的要求上。 「秩序」不仅是指物品放在适当的地方,还包括遵守生活规律,理解事物间的时间、空间关系,以及对物体进行分类,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。 秩序敏感期对孩子的影响 1、更有安全感 孩子出生之后,对周围环境的未知未卜,他就会产生一种对环境控制的欲望,而这种欲望就是对秩序感的需求。 孩子只有一遍遍重复原有的秩序,才能不断巩固安全感。 2.专注力、情绪和人格发展 没有秩序感的孩子,就仿佛在森林里迷了路,不明方向,不知未来。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没有秩序,杂乱无章的环境中,他的专注力、情绪以及人格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。 一个孩子,如果无法将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,常常这个玩具没玩两分钟又去玩别的玩具。看到另一个好玩的,想都不想又冲过去抢。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是秩序感被破坏、内心紊乱。 3、道德意识的建立 如果一个孩子因为没有摆整齐的积木而焦虑,为掰成两半的面包大哭时,这说明在孩子的潜意识里认为:整齐、完整是「对」的,凌乱、分裂是「错」的。 孩子有了「对错」、「好坏」之分,自律感也就应运而生。慢慢地,孩子们就能把行为和后果联上,而秩序感在孩子的道德意识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秩序敏感期? 面对孩子的一些「迷惑」行为,家长如果能掌握以下这两点,就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秩序敏感期。 1、了解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对孩子有重要的意义。家长要正确认识秩序敏感期,清楚孩子在这个阶段会有怎样的行为。 这样,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心理建设,对于孩子的行为也不会感到无奈、生气或反感,而是理解与包容。 2、尊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按孩子的「秩序感」来,如果不小心破坏了秩序,要向孩子道歉,要接受孩子的不满和抱怨,尽力去弥补。 当然了,对于原则性的要求,如果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,就需要灵活地去变通,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了。 责任编辑:倚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