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历史民俗文化推荐新闻 盘点民间流传的正月十三日8大习俗 By 纽西兰看中国 - 2022-02-13 0 107 FacebookTwitterWhatsAppReddItLINE 黄历正月十三还算是在过新年期间呢!这一天的习俗也多。(绘图:志清/看中国) 虽然开学了、上班了,但黄历正月十三还算是在过新年期间呢!这一天的习俗可多了,例如上灯、吃汤圆、祭祀关公等习俗。一起跟着小编来盘点正月十三日的8大习俗吧! 一、灯头生日 在黄历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,被称为「灯头生日」。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,称为「点灶灯」,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,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,才被说为「灯头」之日。 南通旧时从黄历正月十三开始上灯,正月十八落灯,有「十三、十四神看灯,十五、十六人看灯,十七、十八鬼看灯」之说,并有「上灯圆子落灯面」之举。而城隍庙中看灯的人也络绎不绝。 二、滚龙灯 繁昌荻港镇春节玩滚龙的习俗已传承一百多年,一般为期四天。每年黄历正月十三日为试灯,十四日为起灯,十五日为正灯,十六日为圆灯。试灯这天傍晚,六条老龙与多条滚龙首次上街。华灯初放时,龙灯开始上下穿行,四处盘旋飞舞。街道两侧,家家悬灯,各家各户焚香放炮。接着,滚龙、花蓝、故事灯、走马灯、鱼灯、狮子灯、兔子灯、蝴蝶灯、金瓜灯都上了街。这时路上各色龙灯川流不息,各样彩灯闪烁辉煌,一直要闹到三更以后,方才收灯,次日再接着玩灯,直到十六日圆灯。 三、扎彩灯 黄历正月十五闹花灯,一般要从正月十三扎彩灯开始。老北京的年禧歌谣有「十一嚷喳喳,十二搭灯棚,十三人开灯,十四灯正明……」也就是说,正月十三日为「上灯」;十四日为「试灯」;十五日为「正灯」;十七日为「罢灯」。从正月十三这天起,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扎彩灯啦! 四、吃汤圆 「上灯圆子落灯面,正月十五过小年。」是扬州人的又一旧习俗。黄历正月十三晚上全家吃汤圆,寓意「圆圆满满」。其实孩子们的心早已飞向大街,三扒两咽,把碗一推,就一溜烟地三五成群地急着跑到街上去看花灯了。 五、祭祀关公 在西安长安区农村有这样一种习俗,每年正月十三这天,要祭祀关公。而祭祀关公所用的一种叫「添碟子」的贡品您见过吗?一粒粒饱满的大黄豆被排成一溜溜屋檐,各种彩色的豆子、瓜子、桃仁被竹棍嵌接,一层层码在由几个碟子驾起来的造型上,最后形成了一座座精巧的亭台楼阁,这就是长安区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「添碟子」 六、做「圣虫」 「不过十五未出年门。」正月十三,在即墨农村有制作「圣虫」的习俗,这一天,村里的妇女们三五家凑在一起,一起和面、裁剪、雕刻、蒸煮,进行着过新年的最后一「忙」。迎接元宵节时,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「圣虫」便在这些扛得锄头、摸得铁锨的巧手下出炉。 七、祭海 黄历正月十三,相传这一天是海龙王的生日,每年的这一天,渔民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祭海活动,祈盼全年风调雨顺,渔业丰收。按照传统习俗,供桌上早已摆好了祭品,有猪头、鲤鱼、大馒头等。供桌前,人们焚香化纸,纷纷朝向大海行叩拜礼,震耳的鞭炮声响彻天地,璀璨的烟花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。 八、放海灯 正月十三放海灯,是中国渔民的传统习俗,据庄河民间传说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生日,在南方有些地区存在七月十五、三月二十三的不同说法。当地渔民与村民沿袭著传统习俗,在岸上摆设祭品,点燃烟花爆竹,把制作精美、写满祝福的船灯放入大海,祈求一帆风顺、幸福平安。 责任编辑:隅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