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世界將迎來一個與眾不同的年份——甲辰年。在十二地支中,辰代表生肖龍,因此民間也稱「龍年」。
2024這個年份之所以特殊,是因為它既是無春年,又是閏年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「無春兼閏年」結合在一起,有深厚的文化內涵。
2024年甲辰年(龍年)為何不一般?
我國古代的紀年方法用天干地支來紀年。以十「天干」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,配合十二「地支」: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彼此組成60組不同的名稱循環來記年。即:甲子、乙醜、丙寅、丁卯……以此類推,週而復始,60年一個輪迴,即「六十甲子年」。
為了便於記憶,便又把十二動物融入了十二地支,即:子(鼠)、醜(牛)、寅(虎)、卯(兔)、辰(龍)、巳(蛇)、午(馬)、未(羊)、申(猴)、酉(雞)、戌(狗)、亥(豬),即「十二生肖」,凡遇到地支所對應的生肖是什麼就說是什麼年,比如、2024年為甲辰年,就是「龍年」。
據《爾雅翼》記載,龍「角似鹿、頭似駝、眼似兔、項似蛇、腹似蜃、鱗似魚、爪似鷹、掌似虎、耳似牛」。相傳龍能飛行,擅變化,會呼風喚雨等,從古至今,龍是威嚴、尊貴的象徵,祥瑞的象徵。
2024年是甲辰年,2084年也是甲辰年,往前推60年的1964年同樣是甲辰年。2024年之所以說不一般,是因為2024年的甲辰年又是個「無春兼閏年」的年份,不僅是無春年,同時也是閏年。這兩個特殊現象同時出現在一個年份中,實屬百年難遇。
什麼是「無春年」?
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「無春年」就是指一年當中沒有立春。因為農曆的正月初一到十二月三十為一整年,可由於農曆的閏月,多了一個月,因此就有了一年裡沒有「立春」的現象。
在萬年曆上,2024年的立春節氣是公曆的2月4日,但卻是在農曆2023年的12月25日,而2025年的立春節氣是在農曆的正月初六。2023年是一個雙春年,第一個立春日為農曆的正月14;第二個立春日為臘月的25日。由於2023年橫跨頭尾年分就佔據了2個立春,因此2024甲辰年就沒有立春節氣。
在農曆中,凡有「立春」的年份稱為「年」,沒有「立春」的年份則稱為「無春年」或「寡春年」。
「閏年」是咋回事?
「閏年」不是閏月,閏月是農曆上多了一個月,是陰陽曆法調整的結果,而「閏年」是公曆計算的結果。平年,全年為365天,閏年,全年為366天。
通常我們說一年是365天,但並非準確的時間,據推測,地球繞太陽運行的週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(合365.24219天)。這樣下來,4年的時間就會多出一天的時間,為了不至於曆法錯亂,因此調整公曆,規定每四年就有一個閏年,把一年裡多出這一天加在公曆的2月,平年2月28天,閏年2月29天。
甲辰年雖然60年一遇,但甲辰年遇到「無春兼閏月」還真是少見,可以說是百年難遇。我國的民俗文化又很豐富,對於龍年有說法,對於「無春年」、「閏年」也有說法,因此,2024年的甲辰年就更顯得不一般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