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風日下人心不古。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,研究人員調查表明,現在的人類很愛說謊,甚至60%的人在10分鐘的談話內就要撒一個謊。無論這些謊言是善意的(對不起,交通堵塞所以我來晚了、你的禮物真好、這種想法不錯等等),還是驚天動地的撒謊(他不是你的兒子!),很多人說謊已經成為常態,張嘴就來。
美國《撒謊的語言》教程的作者Noah Zandan說,現在的人每天要說10至200個謊言,「我們撒謊很大程度上是自欺欺人,我們把自己描繪成自己希望的樣子,展現在我們想留下好印象的人面前,而不是表現真正的自己。」
「但是人們基於想像力編造出來的故事,跟真實的情況必然有所不同。」他認為,一個人要想編造續建情節,必然會使用另外一套不同的語言。
「語言的文本分析技術可以幫助識別騙子的慣用技倆。」Noah Zandan在這套針對青少年的教程裡說,如果人們仔細觀察,就可以不必求助測謊儀,而能斷定對方是不是在撒謊。他在教程裡展示了撒謊者的四個特點:
1、說謊者刻意和編造的情節保持距離
Zandan認為,騙子在編造故事的時候,更願意引用他人的話或者第三者的話,來使自己「撇清關係」,跟虛構場景拉開距離。
比如在形容一輛沒開的車的時候,他們很可能說「沒有人開車」,而很少說「我沒開那輛車」。
所以,美國赫特福德郡大學的心理學家韋斯曼也認為,人們在說謊時會本能地避免使用第一人稱。比如,朋友告訴你,他的車子拋錨所以失約,他往往會說「車壞了」,而不是「我的車壞了」。
2、說謊者更容易負面思維
在潛意識層麵人人都有良知,騙子也會為自己說謊而感到內疚。所以他們會不自覺的流露出這種對自己的憎恨,他們的語言更趨於負面。
例如,他們可能會說「交通太可怕了!我討厭上下班!我沒有在那個愚蠢的考試中作弊!」等等。
3、說謊者愛簡化他們的故事
由於騙子的故事是無中生有的,所以他們往往簡化故事,以免被追問細節。他們還會迴避某個問題,迴避被追問細節。
比如,連續問說謊者同一個問題,他很可能會惱羞成怒:「我不是已經和你說過了嗎?」有時,他竟然話鋒一轉,突然對你坦白:「事情是這樣的,我還是對你直說了吧。」
4、說謊者使用冗長的句子
騙子的故事雖然簡單,但是為了轉移對方注意力,他們經常胡拉爛扯,填充一些不必要的細節和內容。
很少有人能記住所有細節,比如問家人昨晚睡覺前都做了什麼,他們難免記錯一些細節。但說謊者不會犯這樣的錯誤,為了把謊話編圓,因為他們已經在頭腦中把假定的情景都想好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