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,受困於陳、蔡之地,七日沒有糧食可吃,弟子子貢弄來了一石米,顏回煮飯,過程中,顏回被誤會說有偷吃。《呂氏春秋》的記載是被孔子誤解,《孔子家語》則是記載說被子貢誤解,而子貢又告訴了孔子,但孔子對顏回的為人毫不懷疑。
今傳本《孔子家語》共十卷四十四篇。曹魏時期,王肅從他的學生、孔子二十二世孫孔猛那裡得到這部記載孔子師生言行的古籍。《孔子家語》與「四書」相比,無論規模或內容上,都要高出很多。筆者以為,在一些方面,其所呈現的思想境界高度亦是四書難以企及的。
至於顏回被誤解偷食的這件事,如果孔子真如《呂氏春秋》中的記載,那至聖先師也未免太不了解自己的弟子了,也未免狹隘淺薄了孔子。因此,筆者是相信《孔子家語》裡的記述的。
下面是《孔子家語》對這件事的記述譯文。
孔子受困於陳、蔡之地,跟隨的人七天吃不上飯。子貢拿著攜帶的貨物,偷偷跑出包圍,請求村民讓他換些米,得到一石米。顏回、仲由在一間土屋下煮飯,有塊燻黑的灰土掉到飯中,顏回把弄髒的飯取出來吃了。子貢在井邊望見了,很不高興,以為顏回在偷吃。他進屋問孔子:「仁人廉士在困窮時也會改變節操嗎?」孔子說:「改變節操還稱得上仁人廉士嗎?」子貢問:「像顏回這樣的人,他不會改變節操吧?」孔子說:「是的。」子貢把顏回吃飯的事告訴了孔子。孔子說:「我相信顏回是仁德之人已經很久了,雖然你這樣說,我還是不懷疑他,那樣做或者一定有原因吧。你待在這裡,我來問問他。」孔子把顏回叫進來說:「前幾天我夢見了祖先,這難道是祖先在啟發我們保佑我們嗎?你做好飯趕快端上來,我要進獻給祖先。」顏回說:「剛才有灰塵掉入飯中,如果留在飯中則不乾淨;假如扔掉,又很可惜。我就把它吃了,這飯不能用來祭祖了。」孔子說:「這樣的話,我也會吃掉。」顏回出去後,孔子看著弟子們說:「我相信顏回,不是等到今天啊!」弟子們由此嘆服顏回。
子貢是孔子的得意弟子,為人雖然聰敏好問,但有些自負、不夠寬厚,誤解了顏回還氣呼呼地找老師理論;孔子深沉溫和睿智寬厚,自然在弟子們的面前輕輕鬆鬆地為顏回做了澄清,並藉機教育弟子。對顏回不懷疑,對誤解顏回的子貢不責備,「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」「循循然善誘人」的萬世之師形像躍然紙上;顏回對於孔子的試探絲毫沒有隱瞞,沒有害怕被誤解的率真直言;弟子們對顏回為人忠信、直率坦言由衷的嘆服。
閱讀至此,真覺得孔子師徒真是非常美好的一群人,讓人羨慕,讓人佩服,又讓人自嘆不如的嚮往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