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 比癌症可怕 最多活5年?注意這些預警症狀 By Dolly - 2022-03-08 0 56 FacebookTwitterWhatsAppReddItLINE 幾乎所有心血管疾病,甚至不當藥物或波動過大的情緒,都會導致心衰發生。(圖片來源: Unsplash) 心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,它的狀況深深影響了我們的身體健康。坊間流傳一種說法「心衰患者只能活5年,比癌症更可怕」,這是真的嗎?心衰是怎麼回事?一起來看看。 心衰發生的原因 心力衰竭簡稱「心衰」,指嚴重的心功能不全,即心臟收縮功能和(或)舒張功能發生障礙。其實它並不是一種疾病,而是由其他原發心臟疾病逐漸進展加重,引起心臟功能失去儲備的代償能力,以致心臟無法承受正常生理性的泵血需求,所出現的影響全身的異常狀態。 這種狀態通常是心臟病的終末期表現,可能是急性起病,也可以是慢性發展,還分為左心衰竭、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。導致心衰的病因包括: 1、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、感染性心內膜炎等。 2、心臟結構異常 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、長期心臟瓣膜病變等。 3、心肌缺血或病變 嚴重冠心病、擴張性心肌病等。 幾乎所有心血管疾病,甚至不當藥物或波動過大的情緒,都會導致心衰發生。 心衰的預警信號 心衰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會有不同表現: 1、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起病凶險,會有典型的端坐呼吸(為了減輕呼吸困難,被迫採取端坐位或半臥位的狀態),症狀非常明顯。 2、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一開始通常沒有特徵的表現。最早往往是勞力性的呼吸困難,見於輕度體力勞動下就有明顯的喘憋、心悸不適,後續會出現夜間睡眠時突發憋醒、呼吸困難等。 3、左心衰竭 左心衰竭的表現是活動能力下降,甚至日常生活不能自理。 4、右心衰竭 右心衰竭常有下肢凹陷性水腫,多位於腳踝,用手指按壓以後,腫脹的皮膚出現一個小凹陷,不會馬上回彈,此因心臟功能不全所導致的血液回流不暢。 心衰只能活5年? 心衰是否可怕要看原發的疾病和進展的程度,急性心衰,例如病毒性心肌炎,起病時非常凶險,若不及時處理會危及生命。慢性心衰,則只要盡早治療,輕中度患者還是可以獲得較好的預後。 「心衰患者只能活5年,比癌症更可怕」的說法並不準確,因為隨著醫學發達,很多治療終末期心衰的措施,如人工心臟、心臟移植、心室輔助等都在臨床開展應用,心衰患者若能早期發現和治療,可以大大提高遠期生存率。 目前除了極少數無法治療的疾病,如擴張性心肌病,大部分患者只要及時治療,都不會演變成心衰。所以,積極治療原發心臟疾病是非常重要的。 心衰患者注意事項 治療原發心臟疾病是心衰患者首要課題,此時患者往往原發病已較為嚴重,更需要規範化的治療。此外,還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: 1、注意休息,避免過勞狀況。 2、盡量避免感冒,預防感染。 3、心衰患者體內水鈉瀦留,要注意飲食,可通過減少鈉鹽攝取來減輕症狀。 4、控制飲水量,監測出入量,如果長期入量大於出量,心臟負擔就會加重,更加重心衰。 5、適當進行利尿治療,但利尿同時也需要監測電解質,維持電解質平衡,尤其是鉀離子。 6、如有明顯憋氣、胸悶、不能平臥等症狀,應及時就診。 7、定期複診,不要擅自調整藥物。 責任編輯:亞靜 版權所有,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。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