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了,老年人都希望能夠讓兒女不嫌棄自己。隨著年齡增長,兒女長大各自成家獨立了,老年人必須有健康的心態去適應老年生活,享受樂活的人生。當然,要放下對孩子的操心,重拾自己的方式過活,在調整與子女相處溝通上,如何做到不被兒女嫌棄,又擁有自己的人生尊嚴?這是一門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。如果老年人常說10句話,會招孩子嫌棄,還是減少嘮叨,瞭解一下十條金律,一定可以幫助到你有更好的親子關係。
一 「我們那時候⋯」
年老了,看不慣年輕人的地方太多了,免不了吐槽幾句,可以理解,但是不能天天掛在嘴上。
於事不執,於心不著,簡單自然,盡心隨緣。
時代畢竟不一樣了,嘮叨也起不到太大的積極作用,所以不要有那麼多的「應該」或者「不應該」,然後變成嘮叨。
二、 「想當年,我⋯⋯」
別為難自己,別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,用心做自己該做的事。
「想當年」不是人人愛聽的話。好漢不提當年勇嘛。如今不是憶苦思甜的時代,沒人願意享受你的光榮歷史和坎坷經歷。時代畢竟不同了,你吃過的野菜,現在變成了高檔佳餚。你墾荒造田,現在變成了破壞生態。
三 、「聽我說⋯⋯」
一生很短,沒必要和生活過於計較。
少去管閑事,特別是家中的閑事。與子女相處千萬不要喋喋不休,要有「主管」的位置感,既要到位,又不能越位和錯位。
大事上表個態,聽不聽的別計較。子女徵求你的意見是尊重,要主動追求清閑自在。
四、「多久沒回家了,心裡還有爸媽嗎?」
照顧好自己,別給孩子添麻煩。
年輕人一定比你忙。你想孩子了,可以打個電話。孩子想你了,可能連打電話的時間都沒有。
千萬不要為這種事較真兒,拿自己去做計較。記住:抱怨多了會「兩敗俱傷」。
五、「天天伺候你們,容易嗎?」
生活,不會因你抱怨而改變;人生,不會因你惆悵而變化。
自願付出別想著回報。不要總把為別人做的那些事掛在嘴上。幫子女做飯洗衣、照看孩子,沒有不叫苦的。但千萬別當著子女的面傾訴。理解不理解的要多些淡定,全當是為社會做了義工。實在心裡過不去,就乾脆不做,不要勉強。過自己認可的人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