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叫「放長線釣大魚」?有道理嗎?

0
47
下面來看看俗語「放長線釣大魚」是什麼意思吧!(圖片來源:Adobe Stock)

想必大家都聽說過「放長線釣大魚」這句俗語吧!意思就是「做事從長遠打算,雖然不能立刻收效,但將來能得到更大的好處」。那麼這句俗語是怎麼來的?為什麼「放長線」就能釣到「大魚」呢?

「放長線釣大魚」的來歷

據說,「放長線釣大魚」這個典故出自三國時期的劉曄,原文為「曄見出,責暨曰『夫釣者中大魚,則縱而隨之,須可制而後牽,則無不得也』」。

據《資治通鑑》記載,侍中劉曄十分受到皇帝的親近尊重。魏帝曹叡打算攻擊蜀漢,群臣一致反對。劉曄晉見曹叡時,卻表示贊成。但是出宮後跟文武百官討論時,則跟大家的立場一致,表示反對。劉曄有膽量,有見識,言之有物,無論正面反面,都有理論的跟事實的根據。中領軍楊暨也是曹叡親信,對劉曄也十分親近尊重,堅決反對出軍。楊暨每次去皇宮晉見皇帝出來,一定拜訪劉曄,劉曄就向他分析不可出軍的原因。

後來,楊暨跟曹叡討論此事,懇切勸阻,曹叡說:「你是一介書生,怎麼懂得軍事?」楊暨說:」我的話固然沒有份量,可是劉曄是先帝(曹操及曹丕)時的智囊,他也認為不可出軍。」曹叡說:「怪了!劉曄在我面前,卻是認為可以出軍。」楊暨說:「我可以跟他當面對質。」於是,曹叡召見劉曄,詢問劉曄的意見,劉曄閉口不答。

後來,劉曄單獨晉見,抱怨曹叡說:「攻擊一個國家,是一個重大事件。我能夠參與這個重要的密謀,連睡覺時都恐怕說夢話把他說出來,泄露軍機,增加我的罪過!怎麼可在人前提及?軍事行動,詭秘莫測。大軍未動之前,越秘密越好,而陛下公開談論,恐怕敵人已經聽到。」曹叡向他道歉。

「放長線釣大魚」是一個千真萬確的垂釣經驗之談。(圖片來源:Adobe Stock)

劉曄出宮,責備楊暨說:「漁夫釣到一條大魚,就盡量放線,尾追在它之後,必須等它筋疲力盡,可以制伏的時候,才收回釣線,所以每次都有收穫。君王的威嚴,豈止是一條大魚?你誠然是一個正直的臣僚,然而處理事情的方法,卻很拙劣,應該仔細思量。」楊暨也向他道歉。

「放長線釣大魚」是真的嗎?

「放長線釣大魚」是一個千真萬確的垂釣經驗之談,因為放長線確實能釣大魚。

1、大魚的活動地點

一年中,除了繁殖季節外,大魚多半是在水較深、距岸遠的地方活動,放長線能把鉤餌投在魚經常活動的地方,當然就容易釣住大魚了。

2、放長線遛魚容易

釣線長,而且能夠隨時放出去,因而也就有足夠的時間、空間,可以慢慢消耗魚的體力。

3、長釣線不容易被拉斷

這也正是放長線能夠釣大魚的重要原因。垂釣者追求的釣線是既要有一定的強度,又要「細」,以增加隱蔽性。

釣線的強力也是有限的.相對較細的釣線遭遇大魚便成了常見的現象。短的細線釣到大魚,若非釣者遛魚技巧特別高超,斷線跑魚在所難免;而長的細釣線釣住大魚,斷線跑魚的可能性就小得多。

來源:看中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