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養孩子有教養是父母最大的責任,窮養富養,莫不如教養。有的孩子沒禮貌,不體諒別人,自私自利,很可能是家長精神上缺席。有些關乎為人處事的細節,就是做人最基本的教養,一定要告訴孩子,否則就是沒盡到責任。
1、誠信
越是小的承諾,越要信守「那本書我借你」、「下次一起吃飯」,這些脫口而出的話都是小小的約定,信守則會讓對方感到「啊!他還記得」、「原來不是一句客套」,給對方留下真誠、守信的好印象。
2、界線
不隨便動他人物品把自己不當外人,別人東西隨便用,真的很讓人尷尬。不亂動別人東西,尊重別人隱私。要拿別人東西之前,一定要獲得對方的同意。
3、自立
盡量少做伸手黨,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,不麻煩別人。麻煩別人的事,要積極道謝、不強人所難。
不要事事依賴他人,既浪費時間也麻煩別人。去百度、翻書、諮詢專業人士,去思考、去積極地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4、助人
當遇見別人會發生窘迫時,用自然的方式幫忙化解開,如一次歌唱會,一個選手清唱音起高了,眼看下一句就要不上去,旁邊的歌手極其迅速的接過來唱,避免了一場窘迫。
5、坦誠相見
承蒙好意就坦率接受,有顧慮就乾脆拒絕,不要含糊不清。比如和年長的人來往時,有時對方會請吃飯,總是說「不用了」過分推辭,其實是讓對方沒面子的行為,不如坦率地接受好意,給足對方面子。
6、措辭
有意識地使用美而禮貌的措辭,不管是與陌生人還是家人的溝通中,措辭都很重要。我有時會遇到說話過於恭敬的人,但不會因此生厭。語言會成為人性格的一部分。
7、聽力
他人的話,要認真聆聽,和孩子說話,請蹲下來,我們不只要放下手上的事情,眼看對方,耳聽對方,還要懂得適時回應,不武斷評價。保持好奇與尊重,客觀判斷,深入傾聽。你要知道,無論對方在說什麼,都是在特意說給你聽。
8、禮貌
不要根據價格評判「貴」或「便宜」。一個東西便宜或貴自有它的道理,在店裡問價格,大聲說著「哎,好貴啊!」或是「啊!這太便宜了!」,都是顯得自己很沒品的失禮行為。
9、互動
想要得到別人的幫助,請學會先付出,哪怕只是單純的問候和笑臉,先滿足對方的情感需求,人際交往的實質是交換與互惠。
10、不遲到
凡事提前10分鐘。不止是提前時間,以防意外,更是提前整理好心情,進入狀態。
11、感恩
常常心懷感恩,傳達感恩時要具體,例如吃到別人給的好吃的點心,不止一句「謝謝」,還要記得傳達「這個味道很好」這樣的具體感受,會讓對方感到你的感謝不是一句客套。
在感謝孩子時,這樣做會使孩子知道自己是哪個具體行為做得到,因此得到強化。
12、不非議
不在背後說人壞話,不負責任的議論是非,不隨便評論別人,尊重別人的不同、甚至讓你覺得難以理解的地方。
13、體諒他人
有時間的話,請接過路上兼職人員發的傳單,禮貌婉拒打電話來推銷的人員。剛畢業的時候,做過電話回訪推銷的兼職,說實話,這些人都不容易。
每天被人一直拒絕,心裡一定是很難受的,發傳單、打電話也是工作所迫,並非本意打擾。
14、電話禮儀
掛電話時等別人先掛斷,再掛斷電話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