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在「鎮反」運動中被處死的國軍抗日將領們(中將篇)

0
380
視頻截圖
接前文:那些在「鎮反」運動中被處死的國軍抗日將領們(上將篇
  1. 陳應龍(1897-1951)中將。字美山,海南文昌縣人。1924年5月,陳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,11月畢業後奉派在黃埔軍校教導團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任排、連、營長,參加兩次東征和平定楊劉之亂。1926年,隨軍北伐,升任第一軍第二師中校副團長、上校團長。1928年,隨軍參加第二次北伐,任第一軍第二師第二十六團上校團長。同年7月完成北伐後軍隊整編,仍在第九師二十六旅任團長。抗戰爆發後參加凇滬會戰、徐州會戰、武漢會戰,1938年5月升任第二軍副軍長兼第九師師長。以後又率部參加桂南會戰、鄂西棗宜會戰;1948年攜眷還鄉,創辦文昌縣文西中學,受家鄉父老稱贊。1951年被殺害,1980年被平反,並立碑於他創辦的文西中學旁邊草坪,以誌紀念。
  2. 蔣在珍(1896-1952)中將。字丕緒,貴州桐梓人。貴州陸軍講武堂第2期、陸軍大學特別班第6期畢業。1932年任第25軍3師師長,1935年4月任新編第8師師長,抗戰爆發後率部在河南對日作戰,1939年9月任第93軍中將副軍長,後辭職回鄉,1949年11月任黔北綏靖區副司令,11月24日在貴州遵義投共。後任貴州遵義剿匪委員會副主任,1952年因組織叛亂被處決。
  3. 段樹華(1888-1953)中將。字育之,山西陵川人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7期畢業。長期在晉綏軍任職,1928年春任晉軍第15師師長,同年改任第36師107旅旅長,後任第19軍209旅旅長,1937年10月任第61軍72師師長,參加忻口抗戰,1938年7月因傷改任第2戰區司令長官部中將高參,9月任軍事委員會第2戰區點驗委員,1943年任第2戰區軍糧督運處中將主任,1946年任第2戰區軍法總監,1947年任山西省參議會參議,1948年當選為國大代表,同年任太原綏靖公署工事組組長,1952年在太原被捕,1953年4月在山西陵川被處決。
  4. 粟廷勛(1891-1950)中將。別號樹民,廣西靈川人。廣西陸軍速成學校畢業。長期在桂軍任職,曾任第4集團軍第15軍44師132團團長,1936年任第48軍173師517旅旅長,1939年任第84軍173師副師長,1940年5月任第84軍173師師長,1942年4月該師改隸第7軍,1943年8月任第84軍中將副軍長兼邕龍師管區司令,1948年任廣西省第8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,1949年4月任第10兵團參謀長,同年12月在廣西龍州被俘,1950年被處決。
  5. 韓步洲(?-1954)中將。字亞東,山西繁峙人。太原北方軍官學校畢業。曾任騎兵第1軍參謀處長,1940年任第2戰區獨立第3旅少將旅長,1942年4月任第43軍暫編46師師長,1943年4月任第2戰區遊擊第2縱隊司令,1944年6月任第43軍副軍長,抗戰勝利後任山西省防軍第5軍軍長,1946年1月任第33軍暫編38師師長,1948年8月任第33軍中將軍長,1949年4月24日在太原戰役中被俘。1954年在北京被處決。
  6. 喻英奇(1907-1950年)中將。湖南省保靖縣人,抗戰爆發前,喻任六十六軍一六零師九五六團團長;抗日戰爭爆發後,喻英奇參加了淞滬保衛戰兩個月,因作戰英勇,升任六十六軍一六零師四七八旅少將旅長,接著又率部參加南京保衛戰,並於12月5日首先與日寇在南京外圍湯山交火,打響了南京保衛戰的第一槍。南京保衛戰後,蔣中正在武漢召見喻英奇,詢問作戰負傷經過,並頒一萬銀元慰恤,喻英奇後將這筆錢在保靖創辦了”英奇小學”,並請余佑任題寫校名。之後喻英奇調任獨立旅少將旅長,又在江西南尋線和廣東寶安一線抗擊日寇。1940年,喻英奇赴重慶陸軍大學將官班第五期學習,結業後再進入中印緬戰術學校受訓。後調任粵北師管區少將副司令,不久調任廣東海陸豐守備區少將司令、三二一師中將師長。1949年11月30日,喻英奇在廉江戰役中被俘,1950年汕頭槍決。
  7. 廖士翹(1892-1951)中將。字卓如,江西修水人。保定陸軍速成學校工兵科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4期工兵科畢業。1925年任黃埔軍校少校戰術教官,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直屬工兵團團長、東路軍工兵指揮官,參加北伐,1929年任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連連長,1931年12月任陸軍步兵學校少將教育長,1934年7月任江西省政府保安處處長,並兼任贛閩邊區清剿指揮官,1938年兼任鄱陽湖警備司令部司令,參加武漢會戰,1945年5月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中將副司令,1947年退役回鄉,創辦翹材中學,1949年5月投共,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。
  8. 劉召東(1905-1951)中將。字建中,湖南華容人。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24期、陸軍大學第13期畢業。1938年初任第87軍少將高參兼199師參謀長,在安徽參加抗戰,同年秋任第20集團軍總部少將高參,1939年春任第20集團軍濱湖遊擊總指揮部副總司令兼參謀長,1943年2月任第20集團軍少將參謀長,參加緬北對日反攻作戰,1951年5月9日被處決。
  9. 王慧生(1899-1950)中將。名樹烈,字慧生,貴州省貴定縣大同路王家巷,原國民政府軍政部長何應欽夫人王文湘外甥,畢業於貴定縣立高等小學、貴州省立中學、四川成都強國中學,1916年選充貴州援川護國護法靖國各軍任初級軍官,參加護國討袁戰爭,1924年春到廣州,由何應欽、王柏齡(時任廣州大本營高級參謀,粵軍總司令部監軍、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)介紹投考黃埔軍校及參加中國國民黨,同年五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三隊,在校任本隊第三分隊長,孫文主義學會成員、黃埔同學會廣東支會執行委員兼秘書處主任、軍校血花劇社執行委員、黃埔同學會總會紀律股股員,軍校畢業後到何應欽教導第一團任連長,參加東征北伐。恵州戰役,慧生與陳明仁、陳賡、蔣先雲等黃埔一期同學參加攻城敢死隊,身先士卒,歷經四十餘小時戰鬥,一舉攻克東江門戶惠州城。二次北伐,王慧生率部北進,大破魯南的張宗昌,是把國民革命軍旗幟插上濟南城的第一人。抗日戰爭爆發後,王慧生時任國民革命軍五十二師少將師長,先後率部參加徐州會戰、長沙會戰廣西昆侖關等戰役,重創日軍主力,並擊斃日軍第五師團長中村正雄。因戰功卓著於1939年升任杜聿明新編第五軍中將付軍長,蔣介石親授中正劍。抗戰結束後,王慧生調任貴州省軍管區司令部中將參謀長,貴州省議會參議。1950年戰敗被俘後被槍決。
  10. 張占魁(1897-1954)中將。號偉勛,河南上蔡人。早年在西北軍任職,抗戰爆發後在平漢路北段參加抗戰,1941年5月任騎兵第3軍騎兵9師師長,1943年6月任第36軍中將副軍長,並兼任資簡師管區司令,1945年任第1戰區司令長官部中將高參,1946年任第4綏靖區綏靖旅旅長兼任河南省第7.8區剿共指揮官,1949年5月在南京被俘,1954年在河南上蔡被處決。
  11. 張乃葳(1891-1950)中將。字警伯,陜西戶縣人。畢業於保定陸軍速成學校及日本陸軍士官學校。1937年8月,張率部參加淞滬會戰,扼守吳淞。三萬士卒傷亡殆盡,張之左耳亦因之失聰。後改任第一戰區預備軍總參謀長兼陜南師管區司令,為第一、第二戰區征調、培訓新兵,頗有成效。1941年12月任陜西省政府委員,兼陜西軍事徵用委員會及陜西物資管製委員會主任委員。次年,有人於西安長樂坊掘出一鐵箱沙金,警方呈交省府。時任省主席並與張私交至篤的熊斌即赴張宅相商因應之策。熊采張意,以此款建造可容千人的巨廳一座,名之曰”中正堂”(即今人民大廈)。1943年,戶縣初級中學成立。張即以其父張孟襄之名義為縣中建圖書樓一座,並同其胞弟張乃華合資捐贈圖書三萬冊。1944年張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戰區軍風紀巡察團主任委員,乘船沿漢江赴第五戰區巡察。臨行時僅帶大洋數枚,舟中三餐,唯包穀稠粥,別無菜肴;偶有一糖餅,即視為無上珍饈。4月15日之夜行至湖北沙洋(今屬湖北荊門)時,突來巨浪,掀翻其舟,幸虧左右船伴捨命搶救,方得脫險。多年後,老友張鳳翙、寇遐詢及此次遇險情況及其當時的心境,張說:”古今中外,成大業者,必有大的犧牲。犧牲小我,以喚醒國人繼我之後,設法利用漢江航道,開辟財源,興國富民,置陜西父老兄弟於衽席之上,實現了我考察漢江的初衷,那我就可謂死得其所了。含笑九泉,才是一種永恆的幸福。”巡察歸來,著《籌辦黃(河)渭(河)漢江淺輪說明書》,計劃疏浚漢江航道,製造40艘淺水輪船,往返於黃、渭與漢江,以盡陜西棉、煤及工業產品外運之利。無奈國難當頭,國民黨軍政官僚唯爭個人之利,等閑民生之事,其實業興陜的壯圖,只能付諸東流。以致他發出”及今空留計劃篇,夜闌扼腕淚濕衫”的悲嘆。抗日戰爭勝利後,張晉升為陸軍中將。其後,張曾任陜甘豫三省參議兼建設廳總工程師。身為總工,無業可幹;官場應酬,又非其所願,遂棄官而任民間慈善救濟團體陜西紅十字會會長,談禪論道,以慰寂寞。1947年,蔣介石提升其為國民政府立法委員,但非其所願。胡宗南曾邀其同機赴南京議事,遭其婉拒。1950年3月被中共成都市軍管會處決。
  12. 張卓(1891-1951)中將。名永德,字叔達,貴州臺江人。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3期畢業。曾任雲南講武堂、湖南講武堂教官,後任第6軍參謀長,第28師副師長,1933年9月任陸軍步兵學校少將教育長,1939年兼任遵義警備司令,1942年4月任第1軍中將軍長兼任渭潼警備司令部司令,1944年參加豫中會戰,1945年1月任第29集團軍副總司令,抗戰勝利後任中央軍校第7分校中將副主任,1946年任西安綏靖公署中將高參,1949年任貴州省反共自衛訓練團總指揮官,同年便投共,11月潛伏遵義,1951年被處決。
  13. 李楚瀛(1905-1950)中將。名就,字自勖,廣東連縣人。黃埔軍校第1期、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2期畢業。曾任第9師25旅50團團長,1933年任第83師247旅少將旅長,參加長城抗戰,1937年任第23師副師長,抗戰爆發後在津浦路阻擊日軍,1938年參加武漢會戰,戰後升任第85軍23師師長,1940年11月任第85軍軍長,1943年1月任第15集團軍中將副總司令,10月改任第31集團軍副總司令,先後參加隨棗、豫南、豫中會戰,1946年任整編第26軍副軍長,1947年6月任整編第3師師長,1948年任淞滬警備司令部副司令,1949年5月任廣東省第2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,9月任新編第9軍軍長,12月18日在廣東連縣被俘。1950年11月14日在廣東韶關被處決。
  14. 黃祖塤(1900-1951)中將。號泊笙,浙江浦江人。黃埔軍校第2期畢業。曾任第1師獨立旅3團上校團長,1936年9月任第2軍9師少將副師長,抗戰爆發後任第17軍21師副師長,參加忻口會戰,1938年11月任第27軍46師師長,1939年參加冬季攻勢作戰,1941年參加晉南會戰,1942年1月任第27軍副軍長,1943年4月改任第76軍副軍長,抗戰勝利後曾任整編第23師中將師長,1949年4月任第27軍軍長,6月任第91軍軍長,9月兼任河西警備總司令,1950年初在雲南麗江被俘。1951年9月在重慶被處決。
  15. 高倬之(1903-1952)中將。號昭漢,山西天鎮人。山西陸軍學兵團第1期步科畢業。長期在晉軍任職,曾任第73師197旅393團團長,抗戰爆發後參加忻口會戰,1938年在綏南參加抗戰,後任第35軍73師參謀長,1940年3月任第23軍73師少將師長,1943年12月任第34軍軍長,1946年1月部隊縮編,任第39軍73師師長,1948年初任第34軍中將軍長,1949年4月24日在太原戰役中被俘。1952年12月在太原被處決。
  16. 柏輝章(1901–1952)中將。號建儒,貴州遵義人。貴州陸軍講武堂第2期畢業。早年在黔軍任職,抗戰爆發後參加淞滬會戰、武漢會戰,1939年3月參加南昌會戰,7月任第4軍副軍長兼102師師長,並兼任衡耒警備司令,9月參加第1次長沙會戰,1943年5月兼任贛南師管區司令,1944年調任第88軍副軍長,1946年任國防部中將部員,1949年11月任黔北綏靖區副司令,11月24日在貴州遵義被俘虜。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。
  17. 胡棟成(1901-1950)中將。又名棟臣,號立中,廣西修仁人。黃埔軍校第1期、陸軍大學特別班第4期畢業。1938年任第93軍少將參謀長,1939年參加冬季攻勢作戰,1942年12月任第93軍副軍長,1944年參加桂柳會戰,1945年1月兼任新編8師師長,4月任第46軍副軍長,1947年任第8綏靖區中將參謀長,1949年6月任黔桂邊區綏靖司令部副司令官,1950年1月被擊斃。
  18. 夏炯(1897-1950)中將。字鬥樞,四川溫江人。瀘州講武學校畢業。長期在川軍任職,1925年任四川軍務督辦公署警衛第2大隊大隊長,1934年任第20軍第1混成旅少將旅長,1936年任第20軍134師師長,抗戰爆發後參加淞滬會戰,1937年10月任第20軍副軍長,1939年1月兼任第20軍133師師長,參加南昌會戰、第1次長沙會戰,1941年參加第2,3次長沙會戰,1943年參加鄂西會戰、常德會戰,1945年任貴州省民食采購委員會主任,後任貴州省公路局局長,1949年11月任川陜甘邊區綏靖公署第2路中將總指揮,1950年8月20日在四川灌縣被俘,11月10日被處決。
    徐經濟(1897-1951)中將。字子材,陜西臨潼人。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。1930年任陜西省會公安局第3分局局長,1931年任蘭州警察廳督察長,1934年任第1師招募處主任,後任陜西省國民軍事訓練委員會上校主任,抗戰爆發後任陜西抗日義勇軍第1縱隊副司令,1938年6月任陜西省防空司令部少將副司令兼參謀長,1939年2月任陜西省政府保安處處長,並兼任軍事委員會戰時工作幹部訓練團第4團第3總隊總隊長,1941年冬任陜西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,1944年任暫編第54師師長,抗戰勝利後退役回鄉,1949年春任太白守備區司令,8月任第48師師長,11月任新編第5軍中將軍長兼陜南行署主任,1950年1月3日在四川通江被俘虜。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。
  19. 戴炳南(1905-1949)中將。號瞻衡,山東即墨人,生於1905年12月15日。西北軍官學校高級班第1期、陸軍步兵學校第1期、中央軍校高教班第9期畢業。曾任第30軍27師79旅158團1營營長,抗戰爆發後參加娘子關抗戰,1938年任第30軍31師91旅181團團長,參加徐州會戰,1941年4月入中央訓練團受訓,1943年6月任第30軍30師少將副師長,1946年5月任整編第30師30旅副旅長,1947年12月任整編第30師27旅旅長,1948年9月任第30軍27師師長,11月升任第30軍中將軍長,1949年4月24日在太原戰役中被俘,7月8日被判處死刑。
  20. 羅賢達(1905-1950)中將。字建三,湖南長沙人。中央軍校長沙分校第6期炮科畢業。1938年10月任第18軍11師31旅62團團長,1939年3月任第18軍11師31團上校團長,1940年參加棗宜會戰,1941年9月任第18軍11師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,1943年12月任第86軍67師少將師長,1945年6月任第66軍13師師長,抗戰勝利後任整編第66師13旅旅長,1948年7月任整編第66師中將師長,9月任第66軍軍長,1949年4月29日在防禦中共解放軍渡江戰役中被俘。1950年11月於關押中逃跑被擊斃。
  21. 武庭麟(1892-1952)中將。號歧峰,河南伊川人。陜西陸軍模範學校、河南將校講習所第2期、中央軍校高教班第3期、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2期畢業。1925年春任陜西陸軍第2師炮兵團長,不久任陜西陸軍第2師3旅旅長,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8方面軍第8師師長,參加北伐,1929年任第2集團軍暫編第4師11旅旅長,1931年任第15軍64師190旅旅長兼洛陽警備司令,1934年兼任安徽省六安專區行政督察專員,1936年2月任第15軍64師師長,10月任中將,抗戰爆發後參加忻口會戰,1939年10月任第15軍軍長,曾參加豫中會戰、豫西鄂北會戰,1946年6月任整編第15師師長,1947年11月4日在河南郟縣被俘。1952年在河南洛陽被處決。
  22. 宋士臺(1894年-1953年)中將,抗日將領,生於廣州花都區赤坭鎮錦山村,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六軍160師師長,7戰區少將高參和惠淡守備區中將指揮官。抗日戰爭期間,多次參加對日作戰,包括南潯戰役,重創日軍,擊斃日軍少將旅團長飯冢國五郎等500多人,繳獲輕重武器。1945年日本投降後,退伍從商,1946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拒絕國民政府出山要求。1953年被中共槍決。1985年8月平反。
  23. 潘峰(1899-1950)中將,名別字目屏。抗日戰爭爆發後,任第135旅團長、旅長。1939年改任第113師師長,第51軍副軍長、代軍長,第五戰區前方指揮部副主任。參加徐州會戰、魯南會戰諸役;1950年遭殺害,1981年平反。
  24. 劉晴初(1894-1951)中將。名垂霽,湖南湘潭人。1926年隨賀耀祖參加北伐戰爭,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二師第一旅旅長,1936年冬考入南京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,1938年冬畢業後,被徵召為第九戰區長官部中將高參,曾參與第一次長沙會戰。1940年因病回鄉休養,籌辦實業、學校。1949年3月加入中共地下組織,以後策動當地武裝暴動,並將保存之五萬分之一湖南軍用地圖交與中共解放軍第十二兵團。1950年5月在家鄉籌辦簡易手工業工廠。1951年鎮反運動中以反革命罪在湘潭被處決。1983年7月湘潭地、縣法院宣布予以平反。
  25. 李強(1905-1952)中將。字健民,江西遂川人。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。曾任中央軍校學生總隊上校總隊長,1936年任中央軍校洛陽分校學生總隊少將總隊長,1939年任軍政部第24補訓處少將處長,1940年4月任新編第2軍暫編16師師長,1941年任第29軍暫編16師師長,1942年3月任第29軍中將副軍長,1943年任暫編第15軍副軍長兼鎮平師管區司令,1946年退役回鄉,1949年在江西遂川投共,並支援中共解放軍進軍大西南。後任遂川縣各界人民代表大會常委,1952年4月14日在遂川被處決。
  26. 田西原(1900-1951)中將。字應貞,湖北保康人。北京交通大學、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第6期、陸軍大學第9期畢業。1931年任西安綏靖公署參議,1932年任參謀本部參謀,並兼任浙江海防設施委員會委員長和陸軍大學教官,1934年11月任駐閩綏靖公署參謀處長,1935年冬任上海市政府保安處參謀長,1936年夏任第10師參謀長,不久兼任第10師30旅旅長,12月任第14軍少將參謀長,1937年冬任第5戰區第3路遊擊司令,1938年陸軍大學教官,同年秋任第37軍參謀長,後任第37軍副軍長,1939年任第15集團軍參謀長,1940年秋任第1戰區司令長官部高參兼幹訓團教官,1941年任第39集團軍參謀長,1943年任軍令部中將參議兼陸軍大學高級教官,同年6月任中央訓練團第1大隊大隊附,抗戰勝利後辭職赴上海經商,後加入民盟,1949年2月任鄂西北遊擊司令,與中共地下黨取得聯系,暗中進行策反工作,4月所部被中共解放軍改編,任解放軍江南地下第3軍軍長。1951年4月27日在湖北保康被處決,1986年8月予以平反。
  27. 趙世玲(1905-1949)中將。名傳壁,山西山陰人。太原北方軍官學校、陸軍大學第11期畢業。長期在晉軍任職,1937年4月任山西犧盟會國民兵軍官教導第7團團長,1938年任山西青年決死隊第3縱隊遊擊9團團長,1939年任山西青年決死隊第3縱隊197旅旅長,1940年任第2戰區第2遊擊縱隊司令,同年秋任第43軍70師師長,1941年5月參加晉南會戰,12月任第43軍中將軍長,1942年任民族革命青年軍官教導團教育長,抗戰勝利後任山西省防軍第1軍軍長,1946年1月任第43軍暫編49師師長,1948年任太原綏靖公署參謀長,1949年4月24日在太原戰役中被俘,10月被處決。
  28. 曹勖(1901-1951)中將。原名維彬,字勉青,湖北京山人。黃埔軍校第2期畢業。1933年10月任中央軍校特別訓練班上校營長,1934年任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第4大隊大隊長,1935年任第25路軍軍官教導團少將教育長兼第82師副師長,1938年任第98軍193師副師長,參加武漢會戰,1939年5月任第6戰區鄂中遊擊第7縱隊司令,11月任鄂中遊擊指揮官兼第5戰區遊擊第6縱隊司令,1942年2月兼任湖北省第3區行政督察專員。1949年12月26日在成都投共,後任中共解放軍第2高級步兵學校教員。1951年在湖北京山被處決,1981年予以平反。
  29. 彭曠高(1902-1951)中將。又名光霽、運鴻,湖北天門人。北京陸軍通信軍官學校、陸軍大學特別班第2期畢業。1927年2月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交通處第13通信所所長,後任無線電通信總隊總隊附,1933年任交通兵團團附兼通信營長,1937年9月任第15集團軍總部少將高參,旋任第54軍參謀長,參加淞滬會戰,1938年秋任陸軍通信兵學校教育處長,1939年任西南遊擊訓練班教務處長,1940年10月任湖北省第1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,並兼任湘鄂贛挺進軍鄂南指揮官,1942年任第6戰區司令長官部少將高參,1943年春任第29集團軍參謀長,參加常德會戰,1944年5月任湖北省第7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,並兼任鄂湘川黔邊區第1清剿區指揮官,1945年8月任湖北省第3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,1947年調任湖北省第6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,並兼任湖北省第3,5,6區聯防指揮官,1948年任中央訓練團辦公廳中將主任,1949年2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,10月任第3兵團副司令官,12月26日在四川金堂投共。後任中共解放軍西南軍區高參。1951年9月26日在湖北天門以反革命罪被處決,1982年撤銷原判,予以平反。
未完待續
版權聲明:本文由紐西蘭看中國網原創、編譯或首發,並保留版權。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,聲明文章出自紐西蘭看中國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