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作者: 纤纤) 唐朝诗人、官员、道学家施肩吾(780年-861年),字希圣,号东斋。虽然很多人对施肩吾,并不是很熟悉,但仍不乏我们理解他创作的一首《幼女词》。这首《幼女词》颇有乐趣,描述了拜织女这一乞巧传统习俗。全诗共二十个字「幼女才六岁,未知巧与拙。向夜在堂前,学人拜新月。」
「幼女才六岁,未知巧与拙。」此句是说诗人的女儿才六岁,并不知道什么是巧、什么是拙。这其实是一个伏笔,与后面的内容有关。因为古代的女子都有拜月乞求织女给自己一双巧手的习惯。换言之,也就是七夕的传统习俗--乞巧:古代妇女会乞求织女,盼获得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。
然而,对幼女来说,不懂得什么是巧拙,因此在诗人的眼里,孩子就是凑热闹。当然,这只是诗人自己的想法,但也能看出,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趣。就如我们常说的「子非鱼 焉知鱼之乐」,我们不是小孩子,又怎么能领略到小孩子感受到的乐趣呢?
「向夜在堂前,学人拜新月。」此句是讲小孩子也学着大人拜新月。在诗人的眼里孩子的行为是幼稚可爱的。其实想想,或许并非如此。就像是我们拜佛一样。有人拜佛是敬佛,是对神佛保护人类的一种感恩;而有人则是求佛办事或治病,是一种有求,一旦得不到目的又开始怨佛。神佛是慈悲的,是帮助善良一方的,想想神佛会帮助谁呢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