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「低溫」能讓人燙傷?

0
37
不燙卻傷人的「低溫燙傷」,4種屬高危群。(圖片來源:unsplash)

在一般人的印象中,燙傷都是由高溫所引起的。但其實低溫也會造成嚴重的燙傷,尤其4種人最容易遇到「低溫燙傷」。這是怎麼一回事呢?

「低溫燙傷」是一種特殊卻常見的燙傷類型,它是身體由於長時間接觸比皮膚溫度高的物體而導致的慢性燙傷。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,只要皮膚接觸45℃的低熱物體長達30分鐘以上,就有可能出現這種燙傷。

因為接觸的溫度不高,所以這種特殊的燙傷很容易被忽視。例如在寒冷的天氣裡,很多人由於怕冷,會習慣在被子裡塞一些取暖小物,例如:熱水袋、暖暖包,甚至是直接使用電熱毯。

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,一旦使用不當,直接接觸人們皮膚的時間過長的話,就會造成低溫燙傷。甚至於一般人常使用的手機等電子設備,由於使用期間容易發熱,若皮膚長時間接觸的話,也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。

雖然低溫燙傷早期看上去,大多只是紅腫、水泡、發白等輕微症狀,但實際上可能早已損傷至皮下、肌肉等較深層的組織。而嚴重程度主要還是決定在接觸熱源的時間長短,時間越長,皮膚的受損程度就會越嚴重。

●四大高危險族群

低溫燙傷的高危險群一般為嬰幼兒、老年人、癱瘓病人或酒醉等4種族群,這是因為他們的感覺反應較遲鈍,所以常成為受害者。

以老年人來說,由於四肢血液循環不好,所以四肢也會比較常使用取暖工具。若老年人伴有糖尿病、中風等症狀,那麼受到低溫燙傷後,受傷的部位更難癒合,從而形成慢性潰瘍,還會因此留下疤痕,更嚴重的甚至還需要植皮治療。

所以天氣較涼想取暖時,若要用熱水袋等保溫工具,務必要在熱水袋外面再裹上一層毛巾,這樣可以避免與皮膚直接接觸。而且等老人和小孩睡著後,也要記得幫忙把熱水袋挪開。

當然,年輕人也會遇到低溫燙傷,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操作電子設備時。所以若發現電子設備溫度異常,就要馬上停止使用,把充電器的插頭趕快拔掉,以避免無意中帶來的低溫燙傷。

●三大錯誤偏方

不管溫度高低,有些人一發現皮膚被燙傷,就會使用錯誤的治療方式,但這種做法只會雪上加霜。以下就介紹3種常見的錯誤偏方:

1、傷口塗抹牙膏、醬油

這是民間廣為流傳的錯誤方式之一,塗抹牙膏不但毫無益處,反而會增加恢復的難度;而塗抹醬油則會加重燙傷部位脫水、損傷。另外醬油的顏色還會改變受傷部位,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。

2、燙傷後抹紅藥水或紫藥水

紅藥水裡面含有2%紅汞和98%的酒精或水,一般用作殺菌劑,所以含重金屬汞;紫藥水則會在燙傷表面結一層痂,導致燙傷情況被掩蓋。同時跟醬油一樣,藥水的顏色也會影響燙傷部位的判斷。

3、用冰塊冰敷

有些人發現燙傷時,會以流動的水來沖洗降溫,這是可以的。但直接冰敷就絕對不行,這是因為燙傷後的皮膚組織,因為少了表皮的保護,會變得更加脆弱,容易遭到凍傷。

總之遇到低溫燙傷時,務必要迅速遠離熱源,並以冷水沖洗的方式迅速降溫,然後觀察燙傷部位。若出現水泡,或者顏色明顯變深、皮膚發白等情況,就要趕快到醫院進一步處理,避免皮膚嚴重受損。

責任編輯:王承

本文短網址:http://kzg.io/b543nl